你好,這裡是荷事生非,我們聊荷蘭事

鹿特丹火車站不遠的中國餐館裡,兩人桌上事情開始變得嚴肅了起來。
廖嬸和我在餐桌紙上寫下了「社會文化」、「環境」、「設計建築」,把「吃喝玩樂」圈了兩圈、「荷蘭教育」旁打了個問號。『荷事生非』主題就這麼著,在那張沾了點鳳爪紅油的餐桌紙上訂下了。
當時是快要夏天的2013年,聽說台灣媒體大亨要買斷第四台通路、媒體們依然說著有趣、好吃、搶便宜的資訊以賺取收視率和燒肝換來的薪水;聽說荷蘭文化教育駐台單位要被荷蘭當局撤了,而台灣社會腦中的國外似乎永遠都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大陸。
酸民當得太心酸,抱怨到嘴都乾澀了,那就把能做的、所擁有的拿出來吧。
一年的「荷事生非」
2014年的2月,「荷事生非」成為一個介紹、討論、八卦荷蘭的評論性網站平台。
穿梭在「旁觀者」與「在地人」的身分之間,「荷事生非」的寫手與編輯們想要透過這個平台,讓讀者群不僅能認識荷蘭這個跟台灣大小、人口數差不多的西北歐小國、世界大國,更能從不同的領域中,深入性的瞭解他的外貌與內在、優勢與挑戰、過去和現在。
Olivia
370多天,「荷事生非」用200多篇的文字,講荷蘭教育、動物、政治、花、住宅、腳踏車、自來水、城市規劃、大麻與毒品;介紹荷蘭人吃什麼、過什麼節日、去哪裡玩、博物館展什麼、城市長什麼樣子;談荷蘭女人、老人、生孩子、足球、文學、音樂、建築、品牌、設計。
有太多的東西,還沒說。
網路文章之外,漸漸的我們開始明白能做、得做的還有很多。所以,「荷事生非」參加並共同舉辦了一些活動,關於參訪、採訪、留學、旅遊、書籍、學術。無形之中,一個文章資訊的平台,成了人們交流與連結的平台。
「荷事生非」的存在
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特別是在凌晨趕稿的時候,常常會頭槌電腦問上蒼。
也許,因為在荷蘭生活,雖然知道這裡沒有人們想的如此金光閃閃,但體會到在一個稱得上個體有自由、社會有遠見規劃、和生活有自然的環境裡過日子,對一個人有許許多多的正面影響。所以,想要分享給自己所愛的人們。
也許,是一種野心,想要讓台灣這個小國,不要再仰望著大國、不要再被過度自卑的刻板印像給綁架:羨慕美國人怎麼過生活、歐洲人怎麼教小孩,然後說自己住在鬼島。如果人家好,有它的原因;如果人家有優點,也會有它家的問題。
真的希望,不要再理所當然的說著「反正就是這樣」。是不是因為被海環繞著,鮮少和他族社會、文化接觸,沒有了對照、衝擊,台灣的我們少了些了解、反思和定位自己的機會?似乎太多時候,在這個社會中的人事物容易陷入「xxx 就應該要」、「反正yyy就是怎樣」的理所當然。
在外國的人們,被他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語言包圍,連最理所當然的倒垃圾、想在圖書館桌上趴著瞇一下…等的基本日常習慣,在比較之下都變得放大而清晰。面對荷蘭室友把髒碗盤泡一泡、揮一揮就洗完還嫌你讓水流浪費,憤慨嫌其噁心之餘,想想,明白了他有他的天冷冷歷史、你有你的清澈溪流,凡事有因有果,而透過好好的看見他人,能更深層的想想自己。
這是大概就是荷事生非存在的原因吧。
「荷事生非」的接下來
沒有資金、沒有太多人力,「荷事生非」連非營利組織都稱不上,靠著幾隻編輯小貓的過度熱血、諸位寫手們專業分享的熱情、用丁點般的下班時間一點一滴地堆築起來。期盼的是從各自專業領域中,分析分享我們在荷蘭的所見、所聞、所想,不要再用西歐白人社會就是高人一等的煽情垃圾話,要邏輯論述、有根有據、深度地觀察與體會這個橘色國家。
過去一年,是默默無聞、是美好起程,編輯家人團隊與寫手網友不計報酬付出,讓這一切變得可能,謝謝是不會說到嘴都乾澀的,希望你們玩「荷事生非」也算玩得開心,對荷蘭有了另一層體會。親愛的每一位,新年快樂,謝謝過去的指教與交流,下一年一起繼續過度熱血過度三八吧。
OranjeExpress.com 20140713
荷事生非團隊
「荷事生非」需要更多的人,來持續做「荷事生非」正在做的和未來能做、想要做的各種可能:
成為我們的讀者,在「荷事生非」的臉書上追蹤每一篇用心肝寫下的文章與資訊。
成為我們的寫手,分享你的所見所聞所想。
成為我們的合作夥伴,分享交流關於荷蘭的相關知識與資訊。
成為我們的贊助商,讓「荷事生非」不要前功盡棄,繼續簡單的存在著。
最後,如果你擅長文字與影像編輯、網站管理/技術、網路行銷,「荷事生非」跪求無限歡迎你的加入,請聯絡我們
新年快樂,荷事生非一周年快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