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荷蘭小朋友的書包

我家小朋友每天的書包裡裝的東西。這天的午餐是兩片巧克力花生吐司、一罐鋁箔包飲料、兩片起司、幾顆小蕃茄跟幾片小黃瓜  。(@Kerwin Chang 攝影)
了一罐水,還帶了一小盒的水果或是麵包三明治,這是家裡小朋友每天「書包」裡的的基本物品。 有時候加上他們在家自己做的,想要帶到學校給同學老師看的勞作作品或是圖畫。 That is all。
荷蘭幼兒 4 歲進入小學開始接受義務教育,總共分為 8 個年級(Groep 1-8)。 前兩年,相當於台灣所謂的學齡前兒童,每天除了玩,還是玩,整天快快樂樂。 一大早,老師端著一杯熱飲,站在教室門口一一跟前來的小朋友還有家長們道聲早安。問候聲之間,常常可以聽到老師用小朋友的語調說著 :「嗨,Mike,你的新鞋好漂亮啊!」 、「哇,Jane,你今天綁了不一樣的辮子喔!」小朋友若有話要跟老師說的,就一個個排好依序跟老師講,比如「老師,你看,我做的兔子貼紙喔!」、「老師,我昨天把花椰菜整個吃光光喔,媽媽說我很棒!」然後,小朋友們一臉很滿足的笑容,轉身去選擇他要玩的教具。 期間,家長也可以跟老師短暫的寒暄,或是簡短的交談。 一切,是那麼的從容、溫暖、親切,對於小朋友與家長,甚至每個人都是。
那種氣氛,連我都很想待著不走啊!
20140414_school_child_education2     20140414_school_child_education3
重團體合作,也尊重個體的不同,重要的是活動過程中的樂趣,也歡迎家長主動參與幫忙。(@Kerwin Chang 攝影)
那為什麼小朋友不用帶課本上學呢?原因是是在 6 歲開始,也就是 Groep 3,才真正有所謂的課本,才開始真正學習 ABC。 在這之前的教育,就著重在如何讓小朋友心智上有相當的成熟度,如何在學校可以獨自自主、如何在群體中生活、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關係、如何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尤其是與其他同學有爭執的時候,如何聆聽別人也如何表達自己的意見。 在一定包容範圍內,老師往往用分析的方式告訴小朋友,然後讓他們自己思考判斷對與錯,而不是老師直接即刻的判定,因而養成小朋友獨立思考與自省的能力。
下課了,同學間互相約到家裡玩,家長也都是尊重小朋友自己的決定。 我記得最開始有一次下課後去接女兒,女兒同學想要跟女兒約,一開始小朋友似乎還沒決定去誰家的時候,我順口就跟女兒說,「要你同學來我們家好不好」,下一秒,同學的媽媽就抬頭跟我說,「讓小朋友自己決定吧。」  這讓我對荷蘭人對幼兒教育有很深的印象,也直接影響了我對小朋有現階段的教育方式,在很多情形下,盡量鼓勵他們去嘗試,自己作決定,自己選的就自己要負責。
也許你會好奇,沒有課本,那有考試嗎?當然,前兩年的基礎教育,不會有考試這個項目。 學期末,老師在幾頁對於每個小朋友的報告中,不用數字代表,而是用滿滿的敘述,針對主要的幾項個體發展,作一個總結與檢討。 像是語言表達能力、獨立自主能力、擅長的方向、團體生活的融合…等等。 往往,我驚訝的是,一班有大約 20 個小朋友,報告半年一次,竟還可以在敘述中看到老師對於過去半年來,針對每個個體的發展的觀察與紀錄。就像前兩天,我帶小兒子去學校,在教室門口,有個小朋友問老師,某某同學為什麼如何如何…我聽到老師告訴那位小朋友說 「Iedereen is anders (Everyone is different) 」。 真的,每個人都不一樣啊。
20140414_school_child_education
勞作課這次的創作主題是「春天」。 (@Kerwin Chang 攝影)
這年齡的荷蘭小朋友,有兩天是上半天,其他也到下午三點多就下課了,除了約同學去家裡玩,不然就是找鄰居玩,玩到吃飯時間回家吃飯,晚餐也是全家聚在一起享用。 一般六到七點吃完晚餐,大都八點之前就上床睡覺了。明天又是快樂的一天。對他們來說,「書包」只是一個用來隔天裝媽媽點心的袋子而已。
我想,小朋友的幸福感就是這樣來的吧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