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女孩的成長故事:「安妮ANNE」話劇

「安妮ANNE」是以二戰猶太小女孩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為主軸的人生舞台劇,涵蓋了安妮和她家人兩年來的秘密生活,以及描述二戰前後的過度歷史時代。
中時讀到「安妮的日記」,仍是懵懂,或許因為出版社的廣告做得好,所以讓這本書登上當年暢銷書的行列。然而真正「懂」安妮的故事,卻是今年(2014)在阿姆斯特丹,看了改編於她日記的「安妮 Anne」話劇後,才恍然大悟。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是一個成長於普通猶太家族的 13 歲小女孩,因為逃避戰爭,一家人從德國遷移到荷蘭阿姆斯特丹居住。「安妮的日記」記載描述著二戰時期被侵占的荷蘭,還有安妮和她家人一同躲避在廢棄廠房裏的兩年生活。話劇以安妮曾有的夢想拉開帷幕,夢想著她去了巴黎,和小夥伴們快樂地在一起,有享之不盡的美食讓她狼吞虎嚥,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與愛情。隨後,她漸漸走入回憶,故事便開始了。
深深觸動我心的,不是這本日記對荷蘭二戰文學所留下的深遠意義,而是話劇娓娓講述一個平凡小女孩,在被迫躲避戰爭的大環境下,如何成長的故事和情感的經歷。她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擁有與家人、父母的複雜關係,對母親是又愛又恨;歷經與小夥伴們分離的痛苦;在少女初長成時,卻要和另外一個四十多歲的陌生男人,共用一間臥室的掙扎;經歷愛慕一個人,與他漸漸接近,卻又被爸爸拆散;經歷除了自己家庭之外,還要去接納與另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種種不和。
因為戰爭,這些故事被濃縮到一個極其狹小的空間,和僅僅兩年的短暫時光中。狹隘時空所滋生的眾多矛盾,卻也因為殘酷戰爭的威脅和共同患難的比較,再度將大家凝聚在一起。不幸的是,最終,戰爭的迫害還是將每個逃難者的夢打碎,送他們一一上了死亡之路。人生就此終止,快樂的、痛苦的、無法實現的、仍然憧憬的都嘎然而止,成為時代的深刻印記。
話劇很值得一看,演員將人物們的情緒和矛盾表演得很到位,更把故事的起承轉合表現得淋漓盡致。劇院還特別為非荷蘭語觀眾提供了翻譯系統,通過預定可以在現場以平板電腦與耳機,同步閱讀或收聽英語翻譯,完全不影響觀賞話劇的演出過程。
該話劇將在阿姆斯特丹戲院 Amsterdam Theatre 續演到 2015 年 4 月 30 日,詳情請見:https://www.theateramsterdam.nl/e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