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能沒音樂?荷蘭丹布許露天歌劇日Opera op de Parade等著你!

2015年灰姑娘演出劇照,也可看到舞台後面的指揮與樂團。(圖片來源:bkkc
六七十年代的台灣,只要在地有廟宇,每逢大小節慶就能欣賞到露天酬神布袋戲與歌仔戲。場地通常就是廟前廣場,木頭搭蓋出來的前台與掛起簾幕給演員化妝放道具的後台,有時還能看見劇團的大卡車停在附近。台下觀眾有些是路過邊看,坐在腳踏車或摩托車上看,或拉著長板凳翹著腳看,當然一旁還有賣香腸跟甜不辣的小販……只是如今這情景大概只能在窮鄉僻壤尋找了。若要看精緻戲曲(不是電子花車),大多得買票進戲院或事前索票。
在荷蘭,雖然沒有傳統歌仔戲可看,但中部城市丹布許(Den Bosch)今年已邁入第十一屆的活動「Opera op de Parade」(露天歌劇日)卻也是精采可期!

預備就座,好戲準備開演!(©cynthia攝影)
露天歌劇日的催生
「Opera op de Parade露天歌劇日」是城市丹布許(Den Bosch)每年夏季的重點推廣活動。它的誕生要感謝三個組織:南荷蘭歌劇團(Opera Zuid)、丹布許巴拉德劇院(theatre op de Parade)和南荷蘭交響樂團(philharmonie zuidnederland)。
在財務支持上有丹布許市政廳、荷蘭大銀行等撐腰,也有當地報紙、旅館業、荷蘭幾家基金會如荷蘭伯納德王子文化基金會(Prins Bernhard Cultuurfonds)等的加入,而民間自發性組織「為了藝術的緣故」(Voordekunst)也在去年籌款給了一臂之力。
歌劇日當晚
每年六月最末周二的夜晚,在丹布許市中心不遠處,以建於西元14世紀的聖約翰天主教堂(St John’s Cathedral)為莊嚴恢弘的背景,周圍植滿綠樹的大廣場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露天歌劇院。舞台與觀眾席被行道樹給包圍,讓人如若置身在隱形隱密的戲院內部,唯一不同的是還能見著天光。成千上萬的觀眾自行攜帶各類型大大小小折疊椅、海灘椅,拎上紅酒跟輕食、懷抱著參加嘉年華般的愉悅心情前來。
  
左:從空中俯瞰這被樹林圍繞的露天歌劇院,井然有序。(圖片來源:philharmonie zuidnederland )
右:嫌帶椅子麻煩,也可現場購買紙做小凳。筆者每年蒐集一款。(©cynthia攝影 )
雖說晚上八點開鑼,但熟悉門道的觀眾都早早中午過後就拎著椅子去搶好位置。而且攜帶的吃食玲瑯滿目:水果餅乾三明治已經是小case,還有連前菜主菜甜點都備齊的(筆者親眼所見,雖是簡版餐食但絕不馬虎),也有觀眾突發奇想把小茶桌都搬來,擺上蛋糕架,再精心放上各種一口吃小點,簡直把野餐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觀眾席已坐得滿滿,大夥兒準備迎接有零食又有美妙音樂的夜晚。另外那花布桌巾與托盤是筆者這三年來看過準備的最高檔的!(©cynthia攝影)
達人們的歌劇日tip?
根據訪談結論,如果是下班時間後六點才趕過去的,大抵上只能選到廣場上的後半邊邊,而且常常會被大樹擋到。所以每年演出,經歷過慘痛教訓的聽眾都自動提早去報到。而六點鐘開始現場就會響起聖約翰教堂的鐘琴音樂,提早給大家培養情緒。這項義演獲得了大批丹布許市民支持,群眾中也不乏連續十年都參加的。不光只市內民眾,也遠有從荷蘭其他城市過來的愛樂人。而當日無法共襄盛舉的民眾也可經由布拉邦省頻道收看現場轉播;就算在事後亦可透過其網站回看當日演出。
這一晚上的音樂饗宴也同時是美食之夜。主辦單位也貼心地提供事前餐飲服務:只要34.95歐元,就可訂到一份裝滿滿的野餐籃、一瓶酒,並可租借兩張折疊椅。有預定的觀眾在當天下午兩點之後就可以到戲院咖啡廳領取。再來,廣場周邊的餐廳當晚的露天座位也超級搶手,除了有特製的戲院套餐可點,還有大螢幕的轉播/直播可以看,另一個重點是屁股還能舒服地坐著又能很高雅地欣賞歌劇,算是VIP區。

2016年歌劇日的演出簡介,內頁還附精美圖片。可在現場免費索取。(©cynthia攝影)
目前已搬上舞台經典劇目:
2016 普契尼/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 )
2015 羅西尼/灰姑娘(La Cenerentola)
2014 威爾第/茶花女(La Traviata)
2013普契尼/托斯卡(Tosca)
2012普契尼/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2011 董尼采第/愛情靈藥(L’elisire d’Amore)
2010莫札特/費加洛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由左至右為2016、2015、2011和2013年露天歌劇海報設計,可看出維持一貫的簡潔跟主色固定的風格。(圖片來源:Opera op de parade臉書
Tarantella 
藝術無法脫離金錢而活,自動自發樂捐時代到來
西元2016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露天歌劇日曾因贊助短缺(缺額15000歐元)傳出要停辦的消息,但一經媒體批露,便有自發民眾組織起樂捐。他們喊出的口號是:「捐款換禮物」。訴求就是動員各地小小的力量,讓2016年的波希米亞人能夠順利登台。
也同時在募款中順帶「教育」民眾,前幾年所有免費公演絕不是所謂的「免費」而來。在歌劇日的前九年,聽眾只是單純的出席,對於流程與事前準備一無所知。觀眾無從理解到底需動員多少工作人員、演出人員、樂隊編制、多少樂器需要被租借搬運與多少時間的練習與排演、事前舞台服裝的設計與製作、舞台布景與照明的設計搭建與測試…數不清的電子郵件、電話、大小會議、多少的困難與臨時狀況要排解(包含談贊助)等,諸多元素須完美地結合才剛剛成就了一晚上三四個小時的演出。而如此繁瑣龐大的工作量每年重複,無非想提供愛樂人一流的古典歌劇演出如卡門、蝴蝶夫人與茶花女等,這精彩的演出背後不能不靠大筆金錢的支持。最終,2016年活動獲兩百多人捐款,順利填補演出所需。

捐款贊助了嗎?那就可獲得這樣一枚榮譽小徽章。(圖片來源:
Opera op de parade臉書
一回生二回熟,募款花招新花樣
從那之後,2017歌劇日也繼續向大眾募款。自五月一日起就通過臉書或推特等公開訊息,募款單位也派出10位義工,向市內商家進行軟性遊說,商家可以公司名義捐贈也可選擇在營業處放置樂捐箱,主辦單位便會提供感謝與認證貼紙與徽章。 此外連丹布許市立圖書館、電影院等文教娛樂機構也加入募款大軍行列。
除此之外,戲院也利用此機會安排配套活動:歌劇深度導覽行程,讓有興趣的民眾更了解歌劇的「製造過程」。整個行程首先會先邀請賓客坐下來喝茶吃蛋糕,欣賞劇院歡迎影片做開場;接著實地參觀劇院內部,包括行政辦公室、服裝間與道具室等,最後還能與獨唱家們、合唱團與藝術設計師們聊天。戲院中擔任演出的要角,也要拍攝充滿幽默的趣味短片號召樂捐。
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還有呢,今年將首度在開演前的舞台上舉行抽獎。被抽中的幸運兒將可得到去西班牙賽維亞觀光的機會。
所有募款活動將持續50天並於今年6月22日結束,丹布許市長也用私人名義贊助,希望利用名人號召帶來更多迴響。
募款活動召集人莎唯庫女士(Isabelle Savelkoul)認為讓這樣有優秀傳統的音樂季繼續維持免費入場是有核心意義的:藉由鼓動樂捐,喚起各階層各年齡的人們對藝術活動的重視與關心。若是改成售票觀賞,必須考量到票劵確認、飲食限制還有座位規畫等等的改變,等於抹滅了活動最原始的存在意義。
到截稿為止,這項樂捐募款行動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真心希望這項有傳承意義的藝文表演能夠年復一年的帶給大家美好的夏日音樂回憶。
  
為籌措經費在場中也可見到販售簡易望遠鏡的年輕妹妹。(©cynthia攝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