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下的花花世界:以創意和專注打造出的花卉大國(中)

花開茂盛的溫室蘭花,可是在精心控制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成分下,才有這番榮景。

往前閱讀海平面下的花花世界:以創意和專注打造出的花卉大國(上)

靠溫室栽培,還不足以讓荷蘭成為花卉產業的龍頭。溫室中該種哪些植物?成本該如何控管?通路該如何搭配?相關垂直和平行產業是否能漸趨成熟和專業化?這些都是攸關產業升級的重大因素。
溫室經營
荷蘭花卉產業發展的趨勢是分工日益精細,藉由調節玻璃溫室內的光線、溫度、濕度與二氧化碳,提供花卉最佳生長環境。如此精密控制下的產品自然會是最佳品質,不但市場反應良好,技術和品質亦臻顛峰。因此一個農場常常只栽培單一品項甚至單一品種,或是集中於生產其中一個環節。
荷蘭花卉產業的另一項特色是自動化。只要能標準化、以機器取代的重複性工作,就不再以人工處理,不但能提高產量,也可控制品質。例如荷蘭母公司生產專家可以透過植物生長記錄器,監控世界各地栽培產品的狀況,舉凡溫度、光線、濕度、水分、空氣品質等,都可以掌握遙控。舉例來說,如果位於臺灣的合作夥伴所在地上空飄過一片雲,荷蘭馬上可以測知栽培區的防曬網是否自動移開,若故障就會提醒當地人員立即修復,以確保植物有最佳生長環境。
此外,荷蘭也有優良的生產文化。在嚴酷的競爭下,規模較小的生產者得找到合適的經營策略,它們通常會專精於某項技術,並發展至無可取代的地步。具備專業技術的生產者(如育種、育苗公司)之間,則各自發展專長,避免惡性競爭,甚至分享資源、一起合作。現實的是,同樣產品運到拍賣場,不管數量多寡,規費都一樣,因此大規模業者依舊占有較大優勢。
溫室植物上方的能源系統,可以監測溫度和濕度,以灑水、通風和遮蔭來自動調節。
溫室植物下方的土壤監測系統,以調節土壤品質。
然而,荷蘭花卉產業還得面對另一個對手:歐盟其他會員國。地中海沿岸國家如西班牙或義大利等,光是憑著燦爛的陽光、溫暖的空氣加上低廉的勞工,都足以打敗荷蘭的花卉產業。尤其近年來的全球金融危機,更使得整個歐洲花價一路下滑,至於花卉的生產成本卻隨著油價和全球能源價格節節攀升。能否有效開發利用能源,乃生死存亡的決戰場。
荷蘭花卉的能源利用
荷蘭生產天然氣,相對於其他能源,算是價格低廉又取得容易,因此溫室加溫系統60%以上都以天然氣為主。然而近來天然氣價格不斷攀升,許多溫室生產業者便不斷嘗試以各種方式來節能,例如遮陰、加強隔熱設施、尋求價廉的替代加溫系統以及增加照明效率等。此外,也會利用生長監測設備自動化控制通風及溫度,夏季在溫室屋頂噴漆,甚至嘗試汽電共生這種方興未艾的能源系統。
汽電共生系統:汽電共生系統是以處理生物性廢棄物時附帶產生的熱能或蒸氣來發電,不但可大幅節省能源,餘量還可賣給電力公司。電力公司負責定期維修,也可再回賣電量。有時業者會無奈地表示,玫瑰的價格這麼差,電價節節升高,賣電力比賣玫瑰的收入還好些呢。目前荷蘭溫室汽電共生系統所生產的電量約占總電量的30%,政府不但立法免除使用汽電共生業者的燃料稅,更獎勵對環境友善的生質發電設備,並對小規模的企業提供較大優惠。汽電共生系統預期在2014年會達到最高峰,然後被太陽能和地下水的調節系統超越。
太陽能板:太陽能發電一直是替代能源方案中,最受長期關注的發電技術。目前荷蘭使用的新技術,可完全供應四公頃大溫室所需用電,不需天然氣輔助。這些太陽能板的紅外線吸收效率和電能轉換效率都比以往高,且可隨著太陽的方向轉動。目前太陽能發電仍在測試階段,預計五年內可推廣到溫室使用。
生質能源系統:除了太陽能,廢熱是認為最值得回收的再生能源。在荷蘭,可分解廢物所產生的生物氣體來源,是以糞肥、甜菜、柳樹等樹木和草木,甚至污水和都市生物性廢物為主。這些有機物質經發酵或無氧作用之後,會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沼氣。甲烷燃燒之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比燃煤清潔,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較低,因此這個方法頗為流行。
小型加熱器:順應潮流,有的荷蘭公司會使用新型的小型加熱器,它不需要維持在固定溫度,因此可以降低瓦斯用量,節省約25%的能量。再加上它還可以降低大型幫浦和風扇的使用,產生的二氧化碳也可於密閉的溫室內提供植物碳源,以其約1萬1000歐元的價格來看,節省的成本在四年內就可以回收。
恆溫地下水:荷蘭人也抽取地下20~60公尺深、常年保持在15~20℃之間的地下水,來維持溫室的溫度,每年用量約300萬立方公尺。缺點是會影響地下水的水位,且需申請許可,手續麻煩。
目前荷蘭已有蝴蝶蘭栽培溫室是完全利用地下水來調節溫度,白天用來降溫,晚上用來加溫。
發光二極體(LED):相較於常用的螢光燈或高壓鈉燈等照明設備,發光二極體較省電、光度大、較不會發熱,而且體積小、壽命長、穩定度高,還可以調整光質和光量,因此是目前較環保的人工光源。
發光二極體目前的缺點在於目的技術尚未成熟,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荷蘭依舊有不少業者自願投資並且在溫室內進行試驗,例如有蝴蝶蘭生產業者便設立300平方公尺的溫室空間,以發光二極體做為人工光源的測試。只是測試的成果大都不盡理想,不僅與原先預期的節能程度有落差,花果生產的品質和數量也不理想。
目前這些投資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都尚未回收,但栽培業者和製造廠商仍密切合作,一般預期早晚會取得最適合的光質、光量、水和二氧化碳的組合,讓發光二極體的應用面顯著增加。
作物輪作和其他技術的應用:在安排溫室生產計畫時,還可運用輪作,把需要高溫的作物安排在夏天,或使用雙層溫室以便控制濕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溫度。此外,在人工成本節節上漲的環境中,生產程序都追求自動化,預期在2015年,就可由機器人來採收非洲菊,這將是生產的一大進展。

水仙百合栽培試驗溫室,在這裡觀察栽培和促進開花的條件。
在激烈的商業競爭和慘烈無情的淘汰下,倖存的花卉生產者,就像是浴火後的鳳凰,生產競爭力更強,造福的不但是業者本身,消費者也同樣受惠,能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佳的產品。然而,除了降低成本、減少能源消耗,這個產業還有更高的門檻。要永續經營,還得和環境和諧共生。

繼續閱讀海平面下的花花世界:以創意和專注打造出的花卉大國(下)

作者介紹 呂崇真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花卉哲學博士,荷蘭育種者權利基金會義工。

本文由前衛出版社授權轉載。原文出自於呂崇真,2011,《新荷蘭學:荷蘭強大幸福的16個理由》,台北:前衛出版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