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親子教養專欄」讓孩子與同學一起培養免疫力

視覺設計:©Chao-Ling Ting。

本文作者Irene,是在台灣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兒童治療師,具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職能治療背景.目前住在荷蘭四年,育有兩個寶貝。


荷蘭教養將感冒視作訓練孩子免疫力的過程,到底是遠見還是荷蘭家長心臟太強?讓我們透過本文,一探荷蘭教養中,孩子感冒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


關於免疫力與感冒

荷蘭的幼兒園是從兩歲開始,荷蘭家長普遍相信早點讓孩子進入幼兒園就讀並與同學一同玩耍,除了能學習彼此分享和自我表達等社交能力,另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提升孩子的免疫力。讀者想必會非常困惑,幼兒園要如何提升孩子的免疫力?其實這得回到兩個關鍵問題:免疫力怎麼提升?以及當孩子感冒,荷蘭的家長普遍的做法是什麼?

免疫力提升的根本原理,人體的後天免疫力可以藉由不斷地「適應」來更有效地「識別及對抗」病原體,在醫學上稱作「適應性免疫」或「獲得性免疫」。其原理是,當某種病原體初次入侵人體,免疫系統會記錄病原體的生化特徵,往後,若該種病原體再次入侵人體時,因著有之前的記錄,免疫系統可以快速產生抗體來與之對抗,讓人體不會因為病原體的入侵而產生疾病。

當孩子感冒,荷蘭家長普遍做法是一切照舊,靜待孩子的免疫力使感冒自癒,也就是只要孩子沒有發燒,活動力尚可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會讓孩子上學。荷蘭家長不會因為孩子感冒,就急忙帶孩子就醫,而是會讓孩子的免疫系統運作。若觀察到孩子的病情變化太劇烈或高燒太多天,才會預約家庭醫師看診,這樣做法,想必大大顛覆台灣家長的想像。在荷蘭教養的認知中,「感冒」未必是急著要就醫的「疾病」,反而是培養孩子免疫力的契機,換句話說,荷蘭的父母通常不會在孩子一感冒就帶孩子上醫院,而是抱著相信孩子免疫力可以戰勝感冒的心態,讓生活照常運轉,同時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並認為藉由感冒,能夠提升孩子的免疫力,進而讓孩子在未來有更多本錢可以對抗「疾病」。


只是流鼻涕咳嗽而已,爸媽們別緊張?

在荷蘭,即便小孩有流鼻涕或咳嗽的症狀,但家長照常會送他們去幼兒園上學,他們認為只要孩子沒有發燒或是活動力下降,就沒什麼好擔心,更不需要有什麼特別的處置。剛到荷蘭的前幾年,我相當難以接受這樣的做法,總覺得孩子感冒卻不就醫與在家休養,反而還照常上學,這不只是對孩子的健康照顧太輕忽,更是會將感冒傳染給別的孩子。

有年冬天,兩個孩子皆在流鼻涕跟咳嗽中度過,時間長達兩個月,搞得筆者開始有點懷疑人生,便向鄰居的家長請教,沒想到對方回答道:「孩子們在冬天流鼻涕或咳嗽很普通,這個季節通常都會這樣,等孩子長大之後,自然就比較不會這樣。」這回答實在令我大為震驚,我接著問她:「那你會孩子去看醫生或是吃藥嗎?」鄰居回答道:「只是流鼻涕跟咳嗽,不用看醫生,就會給孩子補充維他命C和鼓勵他們多運動。」


荷蘭文化中的「生病」

在實際請教荷蘭的家長後,發現他們有一套與我過去我對孩子健康照顧迥然不同的概念。在荷蘭的健康保健觀念中,認為感冒並不是嚴重的疾病,不需要影響原本的生活步調,而是當有發燒或其他的症狀出現,才會被認為是需要休息。荷蘭的家長普遍相信孩子的免疫力能夠抵抗造成感冒的病原體,而在孩子身體痊癒後,他們的免疫力會隨之提升,這對孩子將來的身體健康有更大的助益。除了自己孩子的經驗,某次,筆友有位朋友的三歲的兒子長了水痘,他帶孩子來到幼兒園詢問老師,自己的孩子今天還能否上學,老師並未立即給出答案,而是前去徵詢其他家長的意見,結果,所有的家長們異口同聲的回覆:「沒問題啊,趁機讓所有的孩子一起提升免疫力。」
其他家長們並不擔心孩子的身體不適或是留下疤痕,反而把焦點放在藉由這次機會,來提升孩子們的免疫力,提升免疫力別無他法,只能透過免疫系統對病原產生抗體,而這一切只有透過生病並讓身體自行痊癒後才能達成,因此荷蘭的家長反倒認為,早點讓孩子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使孩子擁有更加健全的免疫系統。

視覺設計:©貝拉 Cia Yun。


荷蘭與台灣的醫療大不同,不立即開藥,只是先給建議

當然如果真的生病了,還是會去就醫,這裡又顯出荷蘭的醫療體制與文化與台灣的不同。在荷蘭就醫,第一站必定是家庭醫師,多數的家庭醫師都是採用事先約診,也就是說生病當天無法立即給醫生看診。

有次女兒一歲半時,發燒合併腹瀉超過兩天,我急忙打電話預約家庭醫師,在家庭醫師的秘書確認了女兒的症狀後,這才安排看診時間。來到診間,家庭醫師先是詢問了女兒的病程,再做了詳細的檢查,之後便說道:「先讓她的腸胃休息,可以喝少量水和補充電解質,不能喝牛奶等會刺激腸胃食物,如果還是持續發燒超過38.5度,再使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習慣台灣醫療模式的我,不禁追問醫師:「目前不用吃藥嗎?」醫師回答我:「年紀還不到兩歲的小孩,我通常不會開藥,而是等孩子的身體自然恢復。」我接著問:「那要過幾天才會好呢?」醫師回答我說:「通常不會超過五天,如果她兩天後仍沒有改善,你再帶她前來。」

我忐忑不安地待著女孩返家後,沒想到隔天女兒果真的燒就退了,也慢慢恢復體力和食慾。這次經驗真的是給我上了一課,原來孩子生病未必一定需要立即服藥,透過其他方式幫助孩子緩解症狀,並等待孩子的身體自行康復,也是一種很棒的模式。

又有一回,八個月大的兒子半夜突然發高燒、抽搐甚至出現了氣喘的症狀,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我,嚇得趕緊打電話給家庭醫師,家庭醫師的秘書聽到較為嚴重的病況,便幫我們轉診到大醫院的急診。值班醫師照樣是先詢問兒子的病程,並做詳細的檢查,特別是確認肺部的功能沒有問題。這次,急診醫師做法同之前家庭醫師的做法相同,並未開藥,而是給我們照顧上的建議,像是:孩子睡覺的環境不能太乾燥。聽完醫師的建議後,我們在房間裡用了加濕器,那一週我當然很擔心兒子的病情,但也看到兒子症狀,在沒有任何醫療的介入下,逐漸減緩,最終自行康復。


將提升免疫力視作照顧孩子健康的重心

從陪伴孩子對抗並戰勝疾病的經驗中,我體會到荷蘭崇尚身體自癒力的醫療文化,更是了解到荷蘭家長對於孩子健康照顧的觀念其實思考得更為周全,不立即用醫療手段干預感冒病情,反而是利用感冒來提升孩子的免疫力,這樣的做法確實很挑戰家長的心臟,但長遠看來,這才是對孩子健康最有益處的方式。

明白荷蘭的健康觀念後,筆者逐漸減輕心頭上對於孩子生病的焦慮與無助感,當孩子流鼻涕或咳嗽時,還是放心地讓他們出門、上學、在戶外玩耍。平時我們也讓孩子多出門運動、多補充維他命C、多曬太陽吸收維他命D,並盡量維持均衡營養的飲食,儘管必須忍耐著不去立即用醫療處理孩子的感冒,但當看到孩子的免疫力逐漸提升,這一切的忍耐都是有價值的。

各種病原無所不在、防不勝防,唯有順著身體免疫系統作用,不浪費每一次的感冒,真正地提升孩子的免疫力,筆者相信這種刻意提升孩子免疫力的作法,對於身處醫療資源便利的台灣家長們,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


內容企劃&文字編輯:廖冠濱、陳亮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