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的調適策略—社子島規劃的他山之石 I

由台北市都發局所執行的社子島專案,由柯市長對居民講解計畫。 (圖片來源:台北市都發局明日社子島FB
市長自當選以來,努力實現當初競選時的承諾——「開放政府,全民參與」。或許是秉持著相同的概念,林欽榮副市長面對數十年來難解的社子島議題,計畫以「i-voting」來讓社子島及台北居民共同以投票的方式參與決策(社子島居 民比重占八成、其他市民占兩成),從北市都發局規劃「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和「咱ㄟ社子島」的三方案選出其一作為社子島未來的發展方案。然而,透過方案三選一的i-voting真的就能實現所謂全民參與的開放政府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由於和地方居民的溝通不足,許多民眾並不清楚,或者根本不同意由市府所規劃的三個方案。因此,社子島的i-voting已緊急決定暫緩。
在i-voting暫緩的這段時間內,或許我們可以再好好想想,是不是能有更細緻的方式來實現所謂的開放政府?特別是「社子島發展計畫」這樣一個和氣候變遷息息相關的複雜議題,我們要共同面對的不僅只是社子島的開發,同時更是極端氣候下水患對整個台北都會地區所可能帶來的威脅。因此,無論是社子島居民或是台北市民,我們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更深入的相互學習、了解與溝通,才能真正有效的實現開放政府。開放政府提倡的目的不僅是建立一個資訊透明,讓公民參與政府決策,以共同塑造未來願景的機制而已;透過參與過程,理解多元立場,達到政府與各利益團體間互信、互諒,進一步達成協力實踐與承擔願景實踐過程中伴隨的義務與困難的承諾,更是常被台灣人民與政府忽略,卻至關重要的內涵。
如此對於開放政府與民眾參與的美好想像並非只是空想。事實上,荷蘭鹿特丹市政府已經一步步帶著鹿特丹市民透過學習與參與,一起發展出該城市面對氣候變遷的調適策略。本文透過鹿特丹市政府氣候調適研究專案經理Peter van Veelen的訪談,除了深入了解鹿特丹的調適策略計畫(Rotterdam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的研擬與執行經驗外,同時特別著重鹿特丹市府邀集地方民眾及利益關係人共同參與的過程,以提供在社子島i-voting之外,另一種公民參與都市重要決策的想像。
鹿特丹的調適策略(Rotterdam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
面對極端氣候,三分之一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顯得尤為脆弱。1995年荷蘭境內河水水位達到有史以來的高點,海爾德蘭省的堤防甚至幾近潰堤,自此之後千年來荷蘭「與水爭地」的治水概念逐漸轉變為「還地於河」和「與水共存」,並從由上而下主導規劃設計,以及硬性的築堤對抗水,演變到思索如何由下而上鼓勵民眾參與,提出軟性的氣候調適與空間設計策略。鹿特丹為一三角洲城市(Delta City),首當其衝面對極端氣候的威脅。因此,為因應此潛在危機,鹿特丹於2007年提出一系列的氣候行動計劃,同時亦於2012年提出整合性的鹿特丹氣候調適策略。
關於鹿特丹
二戰之後的鹿特丹並未倒下,很快的因其重要的地裡位址發展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同時鹿特丹也是現代建築的實驗城市,成功從二戰戰火的瓦礫堆中重新建立其特殊建築風格的城市品牌。但是隨著1990年代亞洲港口的興起,這座帶著華麗光環的港都便逐漸沒落,就連市中心都能隱約嗅到蕭條的氣息。然而,近幾年來的鹿特丹,似乎又開始有了新的轉變:鹿特丹年輕的都市規劃師Peter van Veelen及其團隊的耕耘下,正逐漸建立起「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之城」的新形象,不僅近幾年在國際城市規畫與永續發展競賽中拿下了城市氣候領導獎(City Climate Leadership Award)、新經濟智慧城市獎(The New Economy Smart Cities Awards)等重要獎項,同時其因應氣候變遷所發展出的城市規劃方法及策略,已在國際間成為永續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甚至荷蘭的規劃師及專業團隊亦參與了亞洲胡志明市及北美紐奧良等城市規劃案,以鹿特丹經驗作為背景知識,和當地專業者進行溝通與合作,共同發展出因地制宜的新方案。
從這些如火如荼展開的城市規劃與國際競賽中可看見,在氣候變遷與城市發展逐漸在國際上形成討論氛圍的同時,鹿特丹已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發展的指標城市,並且成功轉型為氣候變遷知識與人才的重要輸出地。究竟是哪些力量開拓出鹿特丹的新道路、進而促成城市的轉變?這些轉變背後有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被克服與解決的呢?訪談之中,Peter van Veelen娓娓道來這座城市的重生。

繼續閱讀鹿特丹的調適策略—社子島規劃的他山之石 II

作者介紹
 陳德容 (阿姆斯特丹大學人文地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從景觀設計輕巧跳躍至建築城鄉,迴身點水觀光休閒理論,目前暫落腳於文化地理與全球化。興趣廣泛,舉凡文化、空間、移動、性別、都市議題,皆在其「下一個研究」清單內。人生大抵都在繞圈迷路,所幸一路風景迷人美好。學術之路上還在找尋自己的定位,但毫無疑問是個rocker。

黃偉茹 (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
小小規劃師,從事空間規劃與設計研修及實務多年。從小常搬家,練就超強的適應力,喜歡發問、搜集大量資訊,是個不折不扣的資訊控。未來將繼續在空間規劃與設計專業裡打滾,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改變台灣的空間發展結構。

本文獲台北村落之聲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