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喝-荷蘭飲用水哪裡來?

2
在荷蘭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喝水,初來乍到時還不大敢相信。(圖片來源:Flickr#Petras Gagilas
世界上許多國家(例如日本、澳洲、紐西蘭等)一樣,荷蘭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屬於可以直接飲用的生飲水。無論廚房、浴室或甚至廁所,只要打開冷水的水龍頭即可飲用(註 1)。不過,你曉得荷蘭民生用水都從那裡來嗎?蓋水庫蒐集雨水,淡化海水,還是直接取用運河河水!?
荷蘭飲用水來源:60%的地下水+ 40%的地表河水與湖水
謎底揭曉:荷蘭境內的飲用水,約有百分之六十來自抽取地下水,百分之四十來自地表河水與湖水(註 2)。特別是南荷蘭省與北荷蘭省,由於地下水帶有鹹味,因而,該地區的飲用水主要從萊茵河(Rhine)與馬士河(Meuse),以及艾瑟爾湖(IJsselmeer)的水淨化而來。
就河水而言,位處西歐鄰接北海的荷蘭,是幾條來自歐洲內陸河流入海的三角洲地帶。包括萊茵河、馬士河與斯海爾德河(Scheldt),均是匯集於此後流入海。河水夾帶的土壤、垃圾碎屑或其他汙染物,會因水流逐漸變慢而開始沉降到特定的河水蓄水池內。同時,荷蘭也將城市廢棄物和工業廢水,隔離在飲用水處理與製造的水源區之外(註 3)。
由於土地充滿泥濘和與水環繞的環境,使得霍亂(cholera)等相關疾病,曾在 19  世紀及更早以前困擾著荷蘭。因而,荷蘭人花很多精神在飲用水的淨化處理。
20141021_tapwater_in_the_Netherlands_pwn
引入艾瑟爾湖湖水處理為飲用水的淨水廠之一,位於安代克(Andijk)。(圖片來源:PWN
荷蘭飲用水的處理
談到淨水處理,荷蘭是目前世界上少數不在淨水和輸送過程中添加氯(chlorine)和氟(fluorine)消毒的國家(同註 3)。既然能達到直接生飲的標準,當你從家裡扭開水龍頭讓水流出來以前,他們也至少經歷 20 個步驟的淨化過程。簡單來說,荷蘭對自來水的淨化,首先是「凝聚」與「沉澱」,接著進行紫外線消毒,活性碳過濾程序,以及使用臭氧(ozone)或過氧化物(peroxide)的氧化過程(註 4)。
當然,荷蘭在歷史上也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會於處理飲用水的過程加入氯。1970 年代,由於管線供應的水散發著氯的氣味,受到許多消費者抱怨。而後,一位來自鹿特丹自來水供給的化學家 Joop Rook 發現,在消毒的過程中添加氯,將可能產生包括三鹵甲烷(Trihalomethanes, THMs)在內的微量物質,且對人體健康有害。這個發現開啟一連串荷蘭對於飲用水處理的辯論,最後辯論的結論是,荷蘭將盡可能地減少在消毒自來水的過程中添加氯。2005 年,荷蘭找出利用紫外線替代氯的方式,達成抑制水中微生物的效果。再加上若干技術的成長,如「超過濾」和「逆滲透」的協助,荷蘭飲用水處理過程已可完全不使用氯。且改良後的處理方式,成功消除原先水中的異味,並減少消毒過程出現副產物的問題(同註 4)。荷蘭政府而後頒布規定,自 2006 年1月起,將不再使用氯作為水的消毒劑(註 5)。
20141021_tapwater_in_the_Netherlands_Epe
2012 年 5 月,當時的荷蘭王子威廉‧亞歷山大(Willem-Alexander)前往埃柏(Epe)參與一個新的汙水處理廠啟用典禮。這裡為第一個使用由台夫特理工科技大學發明之 Nereda® 處理技術的水處理廠。(圖片來源:Ep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STP), Netherlands
抽取地下水讓國土已經夠低的荷蘭,繼續煩惱地層下陷的問題!
將話題轉到荷蘭的地下水,當瞭解荷蘭相當仰賴抽地下水作為飲水來源後,你是否會聯想到「地下水抽這麼兇,都不會地層下陷嗎」的問題呢?沒錯,原先國土已經夠低的荷蘭,也正在為地層下陷的問題傷透腦筋。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荷蘭許多土地與路面蓋起房屋和商業建築,使得雨水蒐集或導引更加困難。雨水降落在堅硬地表(如使用瀝青的柏油路)後,不容易為土壤吸收,必須再經過排水溝或下水道導引。這不僅降低土壤蓄水的機會,也增加洪水發生的可能。當荷蘭土地因抽取地下水而下陷,海平面又因全球暖化而升高時,海水倒灌、河流氾濫與洪水發生的機率與衝擊程度也隨之上升。當然,蒐集、抽取和排水的代價也就相對提高。
根據荷蘭國家水利局(Rijkswaterstaat)的說法,到 2050 年時,荷蘭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地區,可能會達到 60 公分之多。而目前居住在「低窪」地區的人口,約有九百萬人,因此他們會以三角洲工程跟其他措施進行補救(註 6)。甚至在1990 年代,荷蘭政府曾設立「地下水稅」(groundwater tax, GWT),一方面確保水資源不被濫用,二方面也鼓勵私人水公司減少地下水抽取,轉向地表水的處理(註 7)。
總之,無論使用何種自然資源,總得付出代價。由於抽取地下水來淨化的成本,比對地表水的處理、消毒和過濾要少得多,從前荷蘭人選擇仰賴地下水,是很合乎邏輯的事情。只是當付出的環境成本逐漸超過人類負荷時,可就得隨之改變對待資源的哲學了。看來與大自然相處,還有比科學技術更重要的內涵值得我們學習。
20141021_tapwater_in_the_Netherlands_floods
荷蘭許多地區現已飽受地層下陷之苦。(圖片來源:Flooding Hazards – Netherlands and Greater New Orleans

註1:作者在此也提供溫馨小提醒:一般各國水龍頭的生飲水只限於冷水,不包括熱水!相較於冷水管線,由於熱水管線含有金屬成分,熱水常帶有金屬物質(例如鉛),如果在人體內累積過量,將可能引起鉛中毒、傷害腦部神經系統和一些慢性病。也由於經過加熱的過程,溶解在熱水中的亞硝酸鹽和其他汙染物質含量也可能比較高。所以請記得,別使用熱水水龍頭的水煮飯或飲用啊。

註2:Wiki: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in the Netherlands

註 3:Vossestein, Jacob. 2012. The Dutch and Their Delta: Living Below Sea Level. The Hague: Xpat Media.

註 4:The Dutch secret: how to provide safe drinking water without chlorine in the Netherlands

註 5:Berenplaat production location Largest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plant in the Netherlands

註6:Risico’s en gevolgen watersnood en wateroverlast

註7: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DUTCH GROUNDWATER TAX

2 Respons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