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藝術家量身定製的當代文化學習場域 —Sonic Acts Academy

活動開幕夜在博物館廣場(Museumplein)上,將看見荷蘭藝術家Joris Strijbos所創作的動力聲光與影像戶外裝置 — IsoScope,觀眾可漫遊在旋轉的燈光與不斷變化的聲音雲朵間。(圖片來源:JEROEN MOLENAAR)
阿姆斯特丹二月的最後一週末(2/26 ~ 2/28),有一系列的工作坊、表演、研討會與大師班等展演活動,將激盪著藝術、科技與科學之間的對話。發起組織Sonic Acts自1994年至今,以阿姆斯特丹的藝文展演空間Paradiso為基地,關注著藝術、科技與科學在當代與歷史脈絡間的交集,每兩年策劃一檔主題性的節慶活動,築起理論與實踐這二分法間的橋樑,提供藝術家、策展人、學生、理論學者、文化工作者等參與者,開啟不同層面與領域間的交流與研究的平台。
主題式的藝術研究
今年Sonic Acts將以往的節慶活動導入另一個面向的討論—「Academy」,三天的活動圍繞著藝術作為一種知識生產方式的討論,把校園內的學術理論,帶入生活風景中實踐,在當代文化中,開拓多元形式的藝術性研究與理論。主題圍繞著「暗物質」(Dark Matter ),深入探討現今活在「人類世」(Anthropocene )的人類,如何反思自然、文化、科技、生態的現況與演變。看似過於嚴肅與科學的理論,由超過三十名來自三大洲的藝術家、DJ、影像工作者、思想家將該主題轉譯為聽覺、視覺、觸覺兼具的演出與作品發表,觀眾即將參與地不只是一場場精心策劃的藝術饗宴,也將延續著主題性的討論與理論的建構。
別錯過精彩的三天活動推薦!
開幕夜在禮拜五晚上,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將轉化成實驗聲響與電子音樂的表演舞台,由已故美國作曲家與聲學藝術家Maryanne Amacher文獻,首次在荷蘭呈現為活動揭幕,再由韓國即興創作小提琴家Okkyung Lee演出噪音、爵士、古典音樂間的對話,最後聲響藝術家Thomas Ankersmit,將以向荷蘭電子音樂先驅Dick Raaymakers研究的成果轉化成聽覺表演。
20160226Sonic_acts2
週六夜晚,觀眾能欣賞到加拿大藝術家Daïchi Saïto 所拍攝的35釐米的旅行見聞短片〈Engram of Returning 〉融入在低音銅管樂器、貝斯與薩克斯風現場即興演奏的音樂中。(圖片來源:Daïchi Saïto)
週末兩天,早上在Flemish 藝術中心De Brakke Grond以九場講座,談論藝術性參與及理解當代社會的複雜性間的關係。週六晚上到週日黎明將在Paradiso展開即時聲音影像表演 (audio-visual performances)的馬拉松,由20組DJ帶著觀眾感受實驗電影、重低音電子音樂、開普敦、柏林、奧斯陸、倫敦、哥本哈根等城市所形塑出來的各類領域的音樂創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獲受邀的表演者,來自於Sonic Acts策展人們的直覺聆聽判斷,蒐集社群媒體如Instagram、Twitter上的討論以及搜尋引擎運算下所得出的佼佼者,這個遴選過程牽著當代社會生活的樣貌,社群的連結與分享。除了演出之外,Sonic Acts Academy 2016也策劃批判寫作、電子零件樂器、田野錄音的各類工作坊,供藝術學院的學生、文字工作者與對該主題有興趣的工作者一個再精進與切磋的機會。
小結
根據筆者去年參與後的觀察,這是個以理論為基礎的藝文活動,主要觀眾群為歐陸國家的藝文工作者與藝術家。藉由該活動的舉辦,Sonic Acts能累積豐碩的藝術性研究資料庫並拓展與新興藝術家、科學家、研究人員間的專業網絡,進而與歐洲夥伴機構共同策劃國際型的研究專案,致力發展藝術、科學與科技間的交流。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