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政於樂的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Contest)

1
2014 年的歐洲歌唱大賽冠軍是由奧地利的 Conchita Wurst 取得,演唱的歌曲是象徵他個人心路歷程的《Rise Like a Phoenix》。(©Thomas Hanses (EBU))
洲娛樂的年度盛事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五月十號在丹麥精彩落幕。今年由於冠軍由來自奧地利的蓄鬍變裝皇后 Conchita Wurst 取得,使得這場已有近六十年歷史的比賽,格外受到注目。除了冠軍引發的爭議之外,當然也不得不提荷蘭今年取得了自 1975 年冠軍以來,終於再度爬上寶座,至少取得亞軍的頭銜,因而荷蘭媒體今年對此也加強報導。華文媒體不知是採用了哪份外媒的樣板 (註 1),均說明這次的冠軍應該是政治性運作的結果,是東西歐趁機宣揚己志的作為。許多人認為政治本不該沾染此賽事。這樣的說法,對也不對。
歐洲歌唱大賽源起二次大戰之後,歐洲廣電協會有感於被政治撕裂的歐洲殘破不堪,包含荷蘭在內的會員決定以輕鬆的娛樂修補彼此的關係。1956 年的第一場比賽,在瑞士舉辦,除了瑞士和荷蘭之外,法國、西德、義大利、盧森堡、比利時都派人參加。在那之後,只要是歐洲廣電協會的所屬會員都可以參賽。往後名單連年增加,最高紀錄在 2011 年有 43 國派員與會。雖然說是歐洲歌唱大賽,但因為是以廣電協會會員的方式參與,參賽國遠至中亞甚至包含俄羅斯,或北非,例如摩洛哥。這其中難道沒有政治意涵嗎?當然有啊,好比對一直想加入歐盟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土耳其,就有那麼一點雖然不能讓你參與政事,但可以讓你來唱唱歌的意味;會員國連年增加,也的確頗有些要以娛樂一統天下的態勢。其中當然也不乏政治角力,好比黎巴嫩幾年前本來要參賽,但因為表明不會播出以色列代表表演的片段,而後被拒絕出席; 而一直有著公投獨立聲音的蘇格蘭,也積極運作,希望未來透過蘇格蘭廣電協會,能派出獨立於英格蘭的代表。
歌唱大賽獨有的投票評審方式,更是讓這個每年有上億人口觀賞的賽事甩不開政治陰影。每年會員國派出代表,除了對比賽有重大經濟貢獻的五大國:法國、義大利、英國、西班牙、德國外,都得先經過半決賽淘汰,最後選出約 25 國決賽。為求公平和提高觀眾參與度,最終的冠軍,由民眾和各國派出的專業評審各佔百分之五十的投票比重,總合結算而成,為避免小國吃虧,各國投票是按照得票排名,最高票的得 12 分,次高票 10 分,剩餘的給 1 到 7 分。投票規定不能投給自己所在國家,但那些旅外的國民則不受限制,所以住在荷蘭的英國人,可以把票投給英國,但不能投給荷蘭。
2014 年各國代表宣布投票結果的片段。
評審投票依其專業眼光,一般大眾則就自由心證了,每個人對娛樂價值的定義不同,有的國家總是認真準備,派出聲音外型皆美的代表,也有輕鬆以對,派出搞笑隊伍盼能搏君一笑的表演。近年來大賽多次被批評,參賽國為取得多數觀眾的理解和偏好,歌曲選擇越發以英文呈現而非各國國語,選曲也不脫芭樂歌、無意義的歐式舞曲、或輕膩的流行音樂,簡單來說就是低級娛樂。於是不是所有參賽國都同等熱中,像是法國的收視率一向偏低,英國則是每年都當成合理開派對的藉口;荷蘭呢? 則因為近年來表現不佳,好幾度未能擠進決賽,收視率連年下降。我每次說起對這個節目的著迷,周遭的所有同事朋友,都沒有人承認自己收看這個節目,也沒有辦法理解,我這個亞洲人,何以瘋狂於這種完全以娛樂為導向的、沒有文化水平的東西。
今年狀況稍有不同,因為荷蘭代表 The Common Linnets 本是知名歌手, 參賽的歌曲調性也不同以往,賽前預測或有佳績,甚至有奪冠的可能 ,奧地利的參賽者更是增添了幾分觀賞的動力。所以雖然還是沒有人願意深入和我討論比賽內容, 但決賽時,荷蘭平均可是有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鎖定觀賞呢。比賽結果可以說意外也不意外,但至少可以推斷明年願意看歐洲歌唱大賽的荷蘭觀眾會增加吧。
荷蘭代表 The Common Linnets 在決賽表演《Calm After The Storm》。
只是不說不知道,這個看起來膚淺的比賽,其實充滿了可以被解讀的趣味。尤其是互相投票,看似公平的比賽辦法,更是凸顯了各國之間的愛恨情仇。每年觀察各國投票的結果,其實都可以看出一些精彩的脈絡,反映了當年的各國之間的政治角力和經濟消長。今年主辦單位求資訊公開透明,特別分別公布評審和人民投票的給分,注意的話,會發現結果某種程度上,展現政治如何無關卻又深刻的影響娛樂,亦或者說娛樂如何傳達明確而有力的政治氛圍。
說到政治顯得嚴肅,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學術圈甚至針對歐洲歌唱大賽的投票現象發表了好些論文。研究社群的專家 Ducan Watts(就是當年寫出六度分離理論的那位教授),甚至在 2007 年專文在紐約時報上發表了《歐洲歌唱大賽裡的政治》。歐洲大賽裡的政治,和平常熟悉的情事是不同的,投票的時候,其實比較常出現放下政治糾葛而表現鄰居有愛的對策。好比從蘇聯裡瓦解的國家會互相支持,受益的對象當然也包括他們在政治上又愛又恨的俄國;土耳其和鄰居希臘雖然彼此還沒有放棄武力攻擊 (兩個國家的男人至今都還要到前線服義務役),但在賽事上卻非常友好,夾在兩國之間的賽普勒斯則是直屬受益者;南歐和西歐其中各國互投也是常態,北歐彼此之間的友誼想當然爾是彌堅不摧;荷蘭和比利時、盧森堡對彼此的愛也就更不用多說了,仔細想想,是不是漏了哪個重要國家?沒錯,英國就是一個屢次被大眾排擠在外,經年淪落榜尾的可憐娛樂強國,幾年前甚至曾經陷入零分的窘境。
如果亞太地區也辦這樣的歌唱大賽,這幾年來流行選秀的台灣應該尤其在行吧?但我們會把票投給誰呢?是同文同種的隔壁鄰居中國,還是我們文化熟悉度更高的日本或韓國?日本和韓國,會像歐洲彼此友好的國家一樣相互照顧、排擠中國嗎?而中國會把仇日仇韓的情緒反應在投票結果上,還是會概括囊括對我們所有鄰近的國家友善呢?東南亞國家應該不意外的會彼此看照,只是這幾年多次引發爭議的菲律賓會不會被排擠?自成一區的紐西蘭和澳洲會不會只有對方的支持?又或者同樣以英文為主流的新加坡會加入陣線?還是其實各地區逐漸增加的中國移民,會大舉進攻投票最後讓中國連年奪冠呢?(註 2)
說回來今年的賽事,報導多半指出奧地利選手奪冠,全是因為眾人要賞俄羅斯一個耳光(俄羅斯政府對同性戀的不友善眾所皆知,賽前亦曾因此選手揚言杯葛並要脅不出賽)。多數報導也讚揚歐洲人對人權及於性別意識的開放,甚至連賽前被保守推斷的國家,許多都給了奧地利很高的評價。可是如果仔細看各國觀眾的投票分配,恐怕會得出稍微不同的結論。俄羅斯專業評審雖然給了奧地利低分,但人民給了奧地利第三名;和俄羅斯正陷入政治糾葛的烏克蘭人民給了俄羅斯第三名。而講究開放自由的荷蘭民眾不意外的給了奧地利第一名,但更有意思的是第二名;荷蘭人民的第二高票給了波蘭,那個今年推出的節目被諷為軟性情色片的國家,另外像是英國和烏克蘭的民眾,最高票其實給的也是波蘭。所以這又代表了什麼呢?一邊是性別意識高漲的娛樂至上、一邊是物化女性的廉價娛樂,這個直譯為歐洲視野的比賽到底說了歐洲什麼?又說了荷蘭什麼呢?那麼就先不談政治,我們還是專心娛樂吧!

 

註 1:台灣媒體幾乎都報導了今年歐洲歌唱大賽的新聞,好比天下雜誌蘋果日報三立電視台都有冠軍的消息。另有數家華文媒體報導歐洲的政治因素可能影響比賽結果,如台灣的風傳媒及香港的文匯報
註 2:經查亞洲其實真的有比照歐洲歌唱大賽舉辦的活動,自 2012 年起由亞太區廣電協會推廣,會員國輪流舉辦,分成廣播歌唱比賽和電視歌唱嘉年華。只有前者有競賽排名,由國際評審來評斷,沒有民眾投票;後者則是純粹表演。第一屆開辦在首爾,有十餘國分別參加競賽和參與電視表演,比賽的部分由韓國取得冠軍。2014 年的比賽預計十月在澳門舉行。遺憾的是台灣沒有任何電視台是這個協會的會員,因此沒有參加權。

One Response

  1. Yao

    谢谢介绍!不过稍微纠正一下,虽然大陆和泡菜国的关系不怎么样(例如我们老是吐槽他们吃泡菜啦),但是和韩国最不共戴天的是日本啊。。。所以日韩根本不可能联手来搞大陆啦。如果真有亚洲联合歌唱比赛的话,基于二战时候的表现,日本应该会首先被孤立出去吧。。。╮(╯▽╰)╭

    回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