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設計週最焦點-安荷芬設計學院DAE畢業展

Thomas Widdershoven歡迎記者們。(©Lavender She攝影)
荷蘭設計週每年都會貼心地為記者準備一日導覽,而其中最令筆者期待的三大展覽便是:安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以下簡稱DAE)的畢業展覽、設計大獎與3TU聯展。DAE畢業展一向是荷蘭設計週主要的觀展目標之一,人潮可謂絡繹不絕。究其原因,乃是因為DAE充滿實驗與創造性質的學院精神,其教學方式特殊,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們得到充分的思辨論證訓練,在過程中不斷挑戰嘗試還有受到業界導師務實的批判,能夠堅持到最後提交出作品並且畢業的學生,可以說是通過了設計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生存了下來(壓力之大從與現任學生的閒聊中可以深刻體會到),其成果所演化出的設計創意與成果雖氣質各異,但都絕對值得一看。
那麼究竟DAE的畢業展是厲害在哪裡?有趣在哪裡?又是創新在哪裡呢?DAE的創意總監Thomas Widdershoven特別強調兩個主要設計願景,社會創新設計(Social design)與科技啟發創新(Technology-driven innovation)。
社會創新設計是一個理念,Thomas認為設計不只是強調美感與藝術體驗,還要注重設計產品對社會帶來的啟發與責任,將設計由產品提升至互動與服務的層次,究竟設計師怎麼對社會產生影響,如何以設計的方式影響整個社會甚至改變人們的行為,達到以設計增進社會福祉的目標。第二個願景則著眼於日新月異的科技,即便是科技再怎麼進步,能被應用在人們的生活中的科技才能夠為使用者創造價值,即使以往科學家發明冰箱是為了讓太空人登月,絕大多數民眾還是寧願冰箱被用於家裡冰冰炸雞與啤酒。筆者也相信這才是冰箱這科技除登月之外更有意義的設計價值啊!不過口號雖然喊得響亮,究竟設計作品如何相信才是廣大讀者所關心的,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屆有哪些令人驚艷的作品吧。
得獎者是…!
雖然筆者覺得每個畢業設計作品都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不過學院依舊就甘心地為廣大民眾們準備了懶人包,也就是所謂的keep an eye grant(直譯就是注目獎)。注目獎的得獎作品除了其概念的新穎或出色外,通常也符合學院認可(註:意即上述設計願景)的未來設計發展方向。注目獎共選出了四位得主與兩位評審特別獎,每個設計品背後都有值得細細思量的社會創新價值。
詳細的得獎作品與提名作品介紹可由此連結看到,這裡簡介筆者比較喜歡的三個作品:
The Reality Theatre: Shopping in the Ludic Century 穿越到異世界購物吧!
20151106_DDW2
穿越到異世界購物吧。 (來源:DAE網頁
Allisan Crank是主修情境設計的碩士生,由於對於現今的網路購物感到不滿足,認為在購物的過程中包含了觀賞與被觀賞的體驗,消費者們應該能夠在三維世界中享受到這樣的購物體驗,因此設計了一個虛擬實境的舞台,將使用者傳送到異世界去血拼!在購物的過程中還可以隨時搭著電梯穿越去不同的世界,或甚至看到其他的逛街同好如何探索這個商圈和店面,讓筆者瞬間想要有個步步驚心或者甄嬛傳的世界觀購物中心,搞不好會與四爺不期而遇。什麼?想要一點科幻元素,那麼和索爾或者鋼鐵人在異世界不期而遇筆者是也樂見其成啦!如果讀者們嚮往時不時穿越到個異世界玩耍或者購物,千萬記得要持續關注Allisan的作品喔。
Functional 3D Printed Ceramics 不得了啦!連陶瓷都可以3D列印啦!
20151106_DDW3
3D列印陶土(來源:©Lavender She攝影)
Olivier van Herpt則是個超級科技實作狂,他從無到有設計了一台可以列印陶瓷的3D印表機,不但突破了3D列印機原料的限制(用陶土作為列印材料),還全程自己設計自己組裝,技術可謂制霸全場,據說訂單已如雪片般由各國飛來啦!雖然1人手工組裝3D列印機在量產方面的可行性還有待驗證,要是一年接個10台以上恐怕肝的健康指數堪憂,不過Olivier這樣硬底子的實力真是應證了有一技之長就不怕失業這句話啊。
In Limbo Embassy 徬徨之間的使館
20151106_DDW4
大使館裡的難民代表向一般來訪者發聲。(來源:
inlimboembassy.org
最後則是具有深度社會思考的一個設計概念作品,Manon van Hoeckel的In Limbo Embassy直指歐洲現在面臨的難民收容議題,提出為尚未得到收容許可且處於無歐洲工作權的難民們建立一個使館,讓他們選出大使為自身處境發聲,分享自己的體驗並且發行貨幣為未來等待收容的期間募款。筆者特別喜歡的部分是設計師賦予難民自主性,從消極地接受救濟,到積極的開發自己所能貢獻的能力。即便歐洲號稱是人道主義至上的國家,許多媒體也並非對難民特別友好,而筆者的幾位歐洲友人也對難民展現敵對甚至排擠的態度。難民議題最近在歐洲持續發燒,涵蓋層面之廣從政策考量與人道精神到經濟甚至是文化差異都能夠討論,由設計師來處理這個議題,是否能夠讓其更加創新有意義呢?
薰衣草精選
雖然上述得獎者們各有特色,然而獎項畢竟有限,而評審也沒辦法全方位的客觀打賞,因此也有許多好玩的作品不可避免地成了遺珠,這裡介紹幾個筆者覺得挺有意思的小作品們與各位讀者分享。

Constructing connectivity 就是個花紋設計跳舞跳成這樣有事嗎?

20151106_DDW5
舞動吧!桿麵棍!(來源:DAE網頁
Jessica Smarsch為追求心靈與身體的連結,設計了一套特殊的軟體,將人體舞動的姿態轉化為布料的紋樣,現場並展示了如何跳舞並且把舞姿轉換成布料的花紋。設計師深信人工設計的過程與成果一樣重要,然而人工設計的過程在現今愈趨自動化的工業社會越來越不受重視。透過創意舞蹈的過程創造出機器無法取代的特殊紋樣,重新連結起創意、身體與產品製造,可謂是極具巧思。雖然筆者看到類似雙截棍的動作感應器的時候深深覺得好像走錯場次了…。
Man’s best friend 萌萌的靈犬老伴兒
20151106_DDW6
狗兒的潛力無窮啊!(來源:DAE網頁
身為人類最忠誠的好友,狗同時也是許多樂齡長者的心靈支柱。設計師Archibald Godts專注於開發狗兒罕為人知的隱藏能力,除了可以為長者拉輪椅之外,還可以充當逛街好友,幫忙提提菜籃。除此之外,把藥掛在脖子上還可以提醒長者們隨時記得吃藥,當遇到威脅的時候,勇猛的狗兒也可以為長者恫嚇壞人。薪水只需要高檔狗食,還有個溫暖小窩遮風避雨,真是了不起的人類之友。
Neo 「玩」音樂吧!
20151106_DDW7
來玩吧!(來源:設計師Lola Gielen個人網頁
了解筆者的人都知道筆者最無法抗拒音樂相關的作品了!音樂永遠是靈感的泉源,然而學習樂器的過程是既甜蜜又辛苦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辦法駕輕就熟。設計師Lola Gielen有感於此,便設計了一款音樂裝置,讓使用者不需要任何樂器知識也可以輕易地創造自己的音樂。將金屬球放在音樂盤上的任何一個點,音符就會依序播放,輕而易舉地完成了一首小短樂,實在是饒富興味。
「設計就是解決問題」嗎?
從DAE的設計展中,筆者深深感受到設計的蛻變與未來展望。設計不再只是被限縮為解決問題的手段,而是想像未來與實踐理念的一種思考。從這一系列的得獎作品中,我們也間接地理解了設計作為一門專業所演化出的深度追求。傳統的設計專注在美學外型與功能優化,強調能夠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因此讓產品更好用、更美觀、更輕薄更吸引人就是設計的價值。這樣的觀念可說至今為止仍在許多外行人的眼中根深蒂固,而對大眾來說設計能幹什麼好像也不是這麼的重要,然而仔細思考我們的生活能進步到現在這樣的程度,很大一部分不只是靠解決問題,而是靠我們對未來的想像。
近來知名度大增的「回到未來」特別日,在世界各地引起廣泛的迴響,當電影拍攝時,目的並非解決過去的產品使用問題,而是積極的去想像未來2015年世界會呈現什麼樣子。在30年後的今天有許多的想像成真了,而有許多還待開發與驗證,但我們看得出想像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身為強調創意與生活體驗的設計師,我們除了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外,是否還應該更積極的去描繪未來的生活圖像,以創意去帶領世界享受進步的過程,這應該才是設計這門學問最有魅力之處吧。

延伸閱讀敘利亞難民議題直燒荷蘭設計獎DD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