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越少發揮越多的兒童遊戲場設計

2
阿姆斯特丹孤兒院室內一景。(來源: Collectie [Cornelius, Violette], Nederlands Fotomuseum
2015年底,台北市為市內各公園水泥溜滑梯的去留傷透了腦筋。站在公共安全的角度,不符合安全使用規範的遊戲設備確實需要汰舊換新;然而,較今日到處可見無限量複製的彩色塑膠滑梯,早期的磨石子或水泥溜滑梯又別有一番風情,並兼具時代意義。先放下安全議題不談,本文要帶大家來回顧荷蘭國寶建築師Aldo van Eyck作為空間規劃者,在二戰之後如何成為阿姆斯特丹七百多座兒童遊戲場的設計者,瞧瞧他對兒童遊戲空間的設計理念又是什麼?
簡約、留白才有更多發揮創意的空間
Aldo van Eyck 為1918年生的荷蘭籍建築師,大部分建築系學生對他的印象多來自CIAM(註1)、Team 10 (註2)、結構主義(註3)代表建築師,卻鮮少人知道他對兒童遊戲空間設計界的精彩貢獻。在二次大戰後,從1947到1978年的三十年間,Aldo為阿姆斯特丹設計了超過七百個大大小小的兒童遊戲場。這份特殊的經歷,更使得美國大都會博物館MOMA於2012年舉行「Century of the Child」(註4,)特展時,以Aldo的設計草圖做為1940-1960的代表性回顧。
20160217_aldo_van_eyck2
於MOMA 展出的設計草稿。(來源:
Century of the Child官網
雖然Aldo為阿姆斯特丹設計了如此之多的兒童遊戲場,但整體概念卻始終如一(嗯… 沒說他用同一套圖重複坑錢喔!)。設計元素也不出以下幾項:沙坑、攀爬架或攀爬塔、小圓柱墩再加上簡單的長凳與局部的綠化。以Rapenburg的案子為例:方形沙坑以寬的混凝土收邊並兼具座椅的功能,數個高矮不同的混泥土矮墩散落一旁,而造型簡潔的攀爬槓則在另一側圍繞出一個圓圈,供父母休憩的板凳佔據一角,邊緣植有部分綠化。簡潔元素以不同的配置方式,反覆在七百多的案子重現,為的就是貫徹Aldo的設計理念「以簡潔、留白的設計留給孩子揮灑創造力的空間。」
20160217_aldo_van_eyck3
Rapenburg老照片。(來源:Also van Eyck: the playgrounds and the city. Liane Lefaive; Rudolf Herman Fuchs; Ingeborg de Roddfe;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02)
在CIAM期間Aldo就曾重砲攻擊由上而下所操作的機能主義,他視機能主義為扼殺創造力的殺手,並堅信有下而上的、保留使用者的參與性才是時代之所需,這份信念無疑地延續到其兒童遊樂場的創作上。
不再需要一隻「Hello Kitty」
Cobra 組織存在才短短三年(1948-1951),但他們的中心思想明顯的被Aldo徹底貫徹。Cobra相信「兒童」有最遼闊、豐沛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只是在成長過程中被社會規範並被既定印象所蒙蔽。他們推崇兒童塗鴉作品,認為那是藝術極高層次。在Cobra的影響下,Aldo的遊樂場沒有任何「具象」設施,沒有空間的「主從關係」、沒有遊戲的「既定玩法」,致力保留兒童先天尚未受到現實影響的想像力。
任何孩子都可以用自己創造的遊戲規則、使用方式,或坐、或臥、或跑、或跳地與這些遊具互動,自己的遊戲規則自己訂。在孩子的想像世界裡,小圓柱墩可以是樹、貓、怪獸、爸媽,也可以是房子、飛機、女朋友,可以是任何東西,不再需要一隻「Hello Kitty」。
20160217_aldo_van_eyck4     20160217_aldo_van_eyck5
Dijkstraat遊戲場的before(左圖) 和 after(右圖)。(來源:Also van Eyck: the playgrounds and the city. Liane Lefaive; Rudolf Herman Fuchs; Ingeborg de Roddfe;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 Netherlands, 2002)
阿姆斯特丹孤兒院的經典活案例
1960年於阿姆斯特丹完工的孤兒院,可謂是Aldo 一系列兒童遊戲場設計元素與精神的濃縮精髓版。除了大量應用先前開發的遊戲設施外,在平面配置上蜿蜒曲折的內部走廊所串連起一個個不同的室內空間,就像是城市中的街道連結著一戶戶的民宅。Aldo企圖在有限的室內環境裡塑造出遼闊的城市街道感,讓孩童享受到在街頭嬉戲玩耍的自在感。
而建築的屋頂則以大小不一的圓拱取代傳統斜屋頂或摩登的平屋面,大小圓拱
錯落,遵循著Aldo結構主義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著邊際的圓滑屋面就像蒼穹般,讓想像力無限延伸。
20160217_aldo_van_eyck6
阿姆斯特丹孤兒院空拍航照圖。(來源:Wikimedia
20160217_aldo_van_eyck7
阿姆斯特丹孤兒院經典宣傳照。(來源:tumblr#fuckyeahbrutalism
如果,你還是不滿足於紙上談兵的遠距離神交,亦可按圖索驥跟著Anna van Lingen 與Denisa Kollarova的新書「Aldo van Eyck- Seventeen」,一起找尋還存留在阿姆斯特丹的十七座Aldo 兒童遊樂場,一探這位大師的經典。

註1:為國際現代建築論壇(International Congresses of Modern Architecture)的縮寫,於1928到1959年間在歐洲建築圈具有關鍵影響力。
註2:於1953年,沿續CIAM的開放討論平臺,一群熱血歐洲建築師組成的專業社團,討論當代歐洲建築大小事。
註3:結構主義重視事物背後掩藏的不可見的邏輯和系統,企圖在看來亂無章法的表面現象中,找尋事物背後的涵義。
註4:MOMA 2012特展「Century of the Child」,主題為回顧1900-2000百年間兒童相關文物與概念的演化。

本文《【荷事生非】框架越少發揮越多的兒童遊戲場設計》刊載於想想,經同意轉登文章後增編內容,未經特定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2 Respons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