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MORE, will give you more!(上)–荷蘭現實主義藝術的朝聖地

Museum MORE, are you ready to see what is more inside? (©Cynthia攝影)
荷蘭博物館密度據聞全球最高,面積不大的土地內就有數百家大小博物館,而且博物館數目仍在增加當中!這回筆者帶您瞧瞧去年開幕的藝術博物館「More」!
摩爾哪裡比較「More」?
Museum More (museum voor Nederlands Modern Realisme)的出名在於它擁有全荷最豐富的當代現實主義藝術品,其主幹為漢斯.米其樂先生(Hans Melchers)的收藏(註1),涵蓋過去一百年來本土藝術家們的作品。這些荷蘭藝壇響噹噹的人物如凱爾.威寧克(Carel Willink)、楊.曼基(Jan Mankes)、派克.科賀(Pyke Koch)、溫. 舒馬赫(Wim Schuhmache)、以及查理.多洛普(Charley Toorop)等人,於此同時,博物館也不斷在發掘新世代有潛力的藝術家們。館方希望藉由對這一領域的專注,保存荷蘭這方面的文化遺產,並更有系統地向大眾介紹。
目前,在More可欣賞到百餘幅藏畫,館方以每個畫家為單位作動線規劃,跟著一路看下來,即便被歸類在同一派,各家迥然迴異的風格與技巧,也呈現出萬千變化的面貌。
20161211_more-museum-1-01
寬敞明亮卻不冰冷的櫃台迎接每一位貴客到來。(©Cynthia攝影)
摩爾博物館的誕生
發起人漢斯.米其樂先生(Hans Melchers)選擇在小鎮歌賽爾(Gorssel)設立摩爾博物館的理由很單純:他在此區居住了數十年,想藉此回饋鄉里。
博物館建築分新舊兩部分:主體是原該地政府辦公機構,迄今已百年;連著舊址加蓋的新建物由荷籍名建築師漢斯.凡艾斯偉克(Hans van Heeswijk)(註2)操刀設計。採用這一代的流行技法:以大面積玻璃、最小限度阻擋日光的方式,給室內帶來自然的氣息與「溫度」,線條簡單不拖泥帶水,提供民眾舒適的觀賞環境。
硬體搞定,再買下荷蘭德意志銀行前主席狄亞克.史林加先生(Dirk Scheringa)旗下藝術機構DS Art的藝術品,挽救了這一大批珍品因DS Art破產而可能導致的分崩離析。目前對外營業的是主館,二館設於距離主館半小時車程的魯洛城堡(Huize Ruurlo),預計明年加入營運。主館從西元2015年六月開門迎賓起,不滿一年就有超過十萬人次的參訪記錄,大大超越館方當初的年度目標,可見這波藝術狂潮席捲力驚人!筆者雖然晚了一年去參觀,卻也不虧待自己的荷包: 從2016年六月19日後持博物館卡者,看常設展免費(足足省下15歐大洋!)。
20161211_more-museum-1-02
就連畫作展示也是一門藝術。(©Cynthia攝影)
摩爾的收藏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荷蘭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凱爾.威寧克(Carel Willink),超過30幅畫作齊聚一室在荷蘭還屬首例。這位被尊稱為荷蘭現實畫派之父的威寧克,全名其實是亞伯特.凱爾.威寧克(Albert Carel Willink)。
大師的精采人生
20161211_more-museum-1-03
凱爾.威寧克/Carel Willink :齊柏林/De Zeppelin, 1933。(圖片來源:博物館官網
這位重量級人物亞伯特.凱爾.威寧克(西元1990-1983),出生在阿姆斯特丹。其父為業餘畫家,從小凱爾受其薰陶,十四歲時就交出生平第一張畫作。求學時先是選擇了醫藥學又轉建築。雖非科班出身,但最終仍在藝術路途上大放異彩。
20161211_more-museum-1-04
凱爾.威寧克/Carel Willink :捧著頭骨的自畫像 /Zelfportret met schedel, 1936。(圖片來源:博物館官網
世界大戰時謀生不易,他改弦易轍開賣肖像畫。其高明之處在於,讓畫像不光只是平面,而宛若立體般鮮活起來,這類畫成為他作品之大宗。雖戰後寫實畫派一度遭貶,但威寧克來自各行業菁英與上流階級的委託仍源源不絕。一幅肖像通常需要數月時間製作,價格也不斐:1960年代叫價三萬荷盾一幅畫,十年後價格攀升到六萬荷盾(假設以100荷盾兌換45歐元粗略比例估算,四、五十年前一幅畫即價值27,000歐元,還真只有大富大貴的客戶能負擔得起,如已故的荷蘭女王朱麗安娜(Koningin Juliana)、荷蘭啤酒大亨海尼根前總裁(Freddy Heineken)、多位市長部長首相級政要與影視名流等。
威寧克八十大壽時,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特意為其舉辦盛大的榮譽紀念展。威寧克一生交出超過325件水彩跟油畫,論成就他無疑是成功的,即便物換星移,威寧克仍是荷蘭最受追捧、身價最高的肖像畫家,在魔幻現實畫派中的金字塔地位也屹立不搖。
後世針對威寧克的畫整理出幾點脈絡:
• 曾喜好用奇怪的光影投射與烏雲構圖,大片奇形怪狀的烏雲是畫中最重要配角;七○年代漸由明亮日光與湛藍天空取代,似乎也代表畫家心境的轉變。
• 重細節描繪,即使是背景也不馬虎;不刻意美化實物,連皺紋也會真實描繪。
• 筆下物體跟場景絕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但營造出超現實氛圍:冷清的廣場和街道、踽踽獨行影子拉得老長的路人,甚至是不符合邏輯的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
• 畫中常出現詭異燈光投射,彷彿物體專屬聚光燈,非常不寫實但更具戲劇效果。
• 威寧克對古典建築的偏愛無庸置疑。畫中常交錯著希臘神廟、文藝復興時期與19世紀荷式建築如運河老房等。光是希臘神祗雕像就曾出現在他的百幅畫作裡。西元1391年的義大利遊歷讓他在藝術表現上有了更長足的進步。
• 畫作也常以女性為題,對象中包括歷任妻子。元配曾出現過11次,愛情雖不長久但數量上卻是居冠。
除了畫壇上呼風喚雨,大師私生活也是鎂光燈追逐的焦點,和元配因出軌而離婚、交往過幼齒女友等……情史豐富,一生共結過四次婚,最後一任妻子為雕塑家。
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凱爾.威寧克之外還有誰?
介紹完摩登寫實畫派教父級的威寧克,筆者再私心推薦幾位目前同展的同派畫家:
楊.曼基(Jan Mankes)早逝的天才
這位僅得年31如慧星般一瞬消失的畫家(西元1889-1920),其畫筆細膩度無人可比擬。他會花長時間觀察作畫的對象,如大自然與生活周遭的靜物。由於染上肺結核病去世的早,只留給世人不到400件的作品,主要是小型繪畫。曾有藝評家盛讚他是「擁有最安靜聲音的畫家」,意指他那永遠柔和的色調與細緻隱約可見的筆法,帶給觀者心靈上的平靜祥和。目前在摩爾展出有數幅他的田野景色與花卉,另外他的禽鳥也是一絕。
20161211_more-museum-1-05     20161211_more-museum-1-06
左:楊.曼基/Jan Mankes:生薑罐子與石楠花 / Gemberpot met Dopheide, 1916。 (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右:
楊.曼基 /Jan Mankes:大貓頭鷹立像/ Grote Uil op scherm, 1913。(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溫.舒馬赫(Wim Schuhmacher)多才多藝、自學成家
20161211_more-museum-1-07
溫.舒馬赫 /Wim Schuhmacher:靜物鵝與鴨 / Stilleven met gans en eend, 1934。(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舒馬赫(西元1894-1986)雖有工藝方面學術背景,對於繪畫一事屬無師自通,啟蒙源自於對色塊現實主義的欣賞。因對深沉色系的靈活運用為他贏得「灰色系大師」的稱號。他的線條總是小心翼翼的,從而可推斷畫家個性上的嚴密謹慎。他的畫技巧妙地傳達物體纖細到易碎的美感。畫畫的靈感有不少來自地中海岸,這跟他長年到西義兩國旅遊有關。
二次大戰後新派現實主義崛起,審美觀追尋抽象意境,舒馬赫所代表的美感被輪替了。這兩派別一直在搶奪主導權,到了西元1960年後舒馬赫才又重新活躍畫壇。然而他本身並不全然排斥抽象現實主義,比如就曾多次前往抽象派創始蒙德里安(Piet Mondriaan)在巴黎的畫室參觀。
舒馬赫是畫家外,其藝術天分還表現在設計家具與舞台布景上。

20161211_more-museum-1-08
溫.舒馬赫/Wim Schuhmacher:靜物魚與水果 / Stilleven met vissen en vruchten, 1931。 (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派克.科賀(Pyke Koch)另一個自學成家的典範
最後要介紹的是幾與威寧克齊名的派克.科賀(Pyke Koch)。用「鐵杵磨成繡花針」來形容這位奇才的產畫速度應該很貼切,惜畫如金的他活到九十歲,名下只出了120幅畫。
從法學院輟學後,受到威寧克畫的啟發,開始走上自學路途,他揣摩的對象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名家到現代畫家都有。初出茅廬之作即獲同行賞識,被譽為天才。
20161211_more-museum-1-09
派克.科賀/Pyke Koch:室內雄獅 / Leeuw in interieur, 1929。(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1920年代起科賀多次參與聯合畫展或獨展,30年代迎來事業高峰期。不但畫賣得好,在烏特勒支運河旁的畫室也儼然成文人雅士交遊聚會所,朋友圈也觸及銀行家與政治人物,這層裙帶關係使他接觸並醉心於法西斯主義。這段過往的黑歷史讓科賀長年飽受攻擊,甚至被判過數年禁展,但都不動搖其畫壇崇高的地位。
科賀自然也注重畫的細部小節,但畫中的隱藏意涵,才是他作品能鶴立雞群的主因。這些躲在畫裡的延伸含意,又多來自畫家的人生閱歷,因此要了解畫,還需要比對他的生活起伏。
科賀不但畫得一手好畫,還設計過郵票,就連音樂上也有不錯的造詣,求學時代還在樂團拉過小提琴。
20161211_more-museum-1-10
派克.科賀/Pyke ‧Koch:休息中的夢遊者/ Rustende slaapwandelaarster, 1971。(圖片來源:展場翻拍©Cynthia)
來杯咖啡或是來塊牛排?摩爾另類藝術行銷?
消除城鄉差距這詞彙大家想必耳熟能詳,摩爾博物館的存在當然在帶動國內外觀光潮流上發揮了一定的影響力。細數門票、明信片、畫冊與周邊商品的收入,就算是算盤打得精的訪客,口乾舌燥地幾小時走下來後,第一個找的還是館內的咖啡廳。筆者也是博物館咖啡廳的固定消費群眾,賞畫後若沒坐下來喝茶吃蛋糕就覺此行意猶未盡。摩爾鐵定也不會放過賺錢的好機會,但它高招的地方在於,推銷訪客吃單價更高的牛排?!
話說筆者從館內紀念品店買完明信片,正往咖啡廳走去時,同行夫婿卻提議要不要品嚐博物館溫馨推薦的羅傑斯牛排(Loetjes biefstukken)?原來在官方網站上正大光明地介紹著博物館旁老字號35年招牌的牛排餐廳Loetje。
抱著嚐鮮的心態我們也難得的吃了頓奢侈的午餐,雖然結帳時心裡小小滴了一滴血。環視餐廳內牛排不斷被端上桌,相信藝術與美食的結合還是很有市場的。
所以下回到摩爾,別忘記隔壁有特製牛排在跟你招手呢。

註1:漢斯.米其樂先生(Hans Melchers)西元1938年生,經商致富,曾進入富比士前500大荷蘭富豪榜。西元2012年他購置約千幅藝術品,如今可在摩爾博物館欣賞到。
註2:漢斯.凡艾斯偉克(Hans van Heeswijk)西元1952年生。曾參與不少荷蘭公共建設設計,如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與阿姆斯特丹冬宮博物館(Hermitage)的重建等。

繼續閱讀 Museum More, will give you more!(下)–荷蘭社會主義畫家Johan van Hell

博物館資訊
Museum More
地址:Hoofdstraat 28, 7213CW, Gorssel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早上10:00至下午5:00
票價:成人票€ 18、6~18歲 € 5、0~5歲免費

參考資料
Museum MORE官方網站
Wikipedia:Hans Melchers
Wikipedia:Hans van Heeswijk
Museum MORE ontvangt na 4 maanden al 50.000ste bezoeker
Wikipedia:Carel Willink
Wikipedia:Jan Mankes
Wikipedia:Wim Schuhmacher

其他相關連結
Wikipedia:Dirk Scheringa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