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銀行(ABN AMRO)的循環大業:循環建築之永續展館CIRCL(下)

荷蘭銀行 ABN AMRO 的循環展館 CIRCL 說明圖。(圖片來源:BNA
往前閱讀 荷蘭銀行(ABN AMRO)的循環大業:循環建築之永續展館CIRCL(上)
本系列文章的主軸,是從荷蘭銀行(ABN AMRO)的循環展館CIRCL作為案例,一窺循環建築展現的五項商業模式。上篇已介紹其中三項,本文將繼續討論最後兩項—「產品服務」和「共享平台」、循環建築的發展趨勢。在比較荷蘭和台灣兩國的現狀後,本文也提出台灣發展永續建築的未來挑戰。
4. 產品服務(Product-Service Systems)
(1) 循環模式
在創新的循環模式裡,消費者不再是產品的擁有者。反之,產品的生產者仍然持有商品的所有權,而消費者僅是產品服務的使用者。這麼一來,生產者將改變其獲利模式,並且設計更優良、易修理、高剩餘價值的產品,讓使用者獲得更好的服務。目前許多的建築及房地產相關業者也開始試驗這個創新模式,尤其是高科技產品,如燈光、電梯和印表機,甚至地毯。(延伸閱讀:不再「擁有」─荷蘭建築師托馬斯.勞的循環設計思維(上)
在最常見的情況下,一家公司(例如天然氣、配管或電氣業務)可提供廣泛的服務來配合其銷售的產品。生產者還可以提供商業服務以減輕客戶的財務負擔,例如:提供對產品具有更多控制權的租賃合約。最後,生產者還可以提供綜合型的服務組合,例如:採用按使用次數或按產品性能付費等模式。
產品服務案例—荷蘭建築師托馬斯的《流明計價》計畫應用於他的建築師事務所。(圖片出處:ASBP
(2) 金融模式
隨此循環模式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提供「產品服務」的公司獲得更多、更直接的融資。他們常使用專案融資的租賃工程和原則,合約中關於供應鏈的責任和義務也更長久。其融資的重要先決條件是可擴展性(scalability),另外,擁有長期(租賃)合約的健全客戶也極為重要。他們往往採取合資的集資形式,這意味著有一方能夠管理所有風險和現金流,而生命週期成本的計算,則可以協助了解這些風險和現金流。
(3) 核心價值
此種循環模式有五個核心價值:
(a) 由於更好的產品設計、維護和重複使用,能以更有效地使用產品
(b) 由於產品回歸生產者,而能獲得更多關於材料和產品的使用資訊
(c) 因租賃款項的持續流動(定期收入),獲得可預測的現金流量
(d) 與客戶間的長期合作關係
(e) 所有關係者能夠制定共同標準的文件,以及具有明確的安排和服務標準協議的合約
(4) 預期挑戰
此種循環模式有五個預期挑戰:
(a) 因資產不再銷售,資產負債不斷增長
(b) 需要相對較大的預先融資
(c) 相對較長的融資期限(有時甚至高達三十年)
(d) 客戶必須財務穩健,才能為供應商提供資金
(e) 通常需要客製化合約
(5) CIRCL案例
從荷蘭銀行建造的循環展館 CIRCL,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運用「產品服務」作為循環建築模式的案例:
按照使用次數計價的租用電梯,僅提供「垂直移動」的服務,產品本身仍為生產者所擁有,生產者亦負責產品的設計和維護;利用智慧監測和維護,生產者提供為期四十年的服務合約,約為一般電梯壽命的兩倍長度(Mitsubishi)
租用復古傢俱,同時提供傢俱廠商儲存和展示空間(Mass Modern)
循環展館 CIRCL 室內所使用的租用電梯。(圖片來源:Mitsubishi
(6) 其他案例
除了CIRCL的經驗,研究報告也提到荷蘭或世界各地運用「產品服務」作為循環建築模式的其他案例:
照明服務(PhilipsLedlease
供水服務(M.J. Oomen
氣候調適服務(Eneco & Delta Development
外牆租用服務(TU Delft
地毯租用服務(DessoInterface
洗衣機租用服務(Bundles
租用建築服務(The Dutch MountainsTwynstra Gudde
5. 共享平台(Sharing Platforms)
(1) 循環模式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共享」理念得以快速推動,深受年輕「千禧世代」的歡迎。共享意味著擁有權的概念轉換為使用權,也使得物品、空間能以更有效的利用。採用這種商業模式的新創公司在世界各地不斷出現,消費者也看見從此共享經濟中獲利的機會。
最初,共享平台側重於最佳化利用未充分使用的資產,例如:共乘交通 Blablacar、共享住宅 Airbnb、共享工具 Peerby。如今,這樣的平台也被用來推銷新的資產,例如:電動汽車公司 Tesla 將推出共享汽車的服務。共享平台也已應用於建築領域當中,例如:共享設備 FLOOW2、共享辦公室、停車空間、運動場等。
循環展館 CIRCL 施工階段所租用的大型機具。(圖片來源:Boels
(2) 金融模式
融資共享平台變得越來越普遍,而這種融資的建構往往是十分直接了當:這種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徵是預期收入的確定性。在許多情況下,資金密集資產被用來確保來自用戶的報酬,例如:租用一個建築部分的工作空間,涵蓋其中的傢俱及電線,而這個工作空間的保證入住率對於融資十分重要。
(3) 核心價值
此種循環模式有四個核心價值:
(a) 增加效率:提高使用量、減少新產品的製造、釋放更多空間、促進環境效益
(b) 加快最新技術的應用速度
(c) 需要相對較低的投資和資本
(d) 透過互評系統增加價值
(4 )預期挑戰
此種循環模式有四個預期挑戰:
(a) 較低的入門門檻帶來市場高度的擾亂
(b) 平台—用戶關係間的法律障礙
(c) 匿名用戶帶來保護資產的挑戰
(d) 抵押權對流動資產(如工程機械)的影響
(5) CIRCL案例
從荷蘭銀行建造的循環展館 CIRCL,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運用「產品服務」作為循環建築模式的案例:
位於阿姆斯特丹南邊商業區(Zuidas)中心的 CIRCL,不僅供給荷蘭銀行的員工和客戶使用,也開放給周邊居民、和對循環經濟有興趣的所有企業和民眾。地下室的會議及工作空間可以線上預約租用。
除了共享空間,CIRCL也致力於循環經濟的「知識共享」,一樓的活動空間不定期的舉辦關於循環經濟的展覽、演講、和工作坊。
在施工階段所使用的大型機具乃向共享平台租用(Boels
循環展館 CIRCL 地下室的共享空間。(圖片來源:Inhabitat)
(6) 其他案例
除了CIRCL的經驗,研究報告也提到荷蘭或世界各地運用「共享平台」作為循環建築模式的其他案例:
建築施工階段
共享機具(EquipmentShareDozrGetableKlickrent
共享知識(BAMB
建築營運階段
共享設備、材料、服務、甚至人員(FLOOWS2
共享居家辦公空間(DeskToday
共享學生宿舍(The Student Hotel
共享停車空間(ParkBeeMobyPark
共享儲藏空間(Storage Share
未來趨勢:建築產業的循環大業
目前建築產業的流程如一條線性、漫長並鬆散的鏈條,因而存在效率低落和高度浪費的問題。若要發揮循環經濟的作用,必須先改變當前的線性流程,藉由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並在不同階段加入新的價值,使各部門抓住更多機會,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直到產生真正的「循環迴圈」。以下,本文繼續用兩張圖表,以循環建築領域為例,討論在理想的循環經濟過程中,建築產業各個部門可以扮演的角色和參與的機會。
建築產業各個部門在「循環迴圈」裡所扮演的角色。(圖片來源:CE
上圖展示在未來建築產業的「循環迴圈」裡面,各個部門在不同階段裡可以扮演的角色,以下由圖片的順時鐘方向、由外向內介紹
(1) 設計、製造和營建階段
批發商:成為材料銀行,加強其作為供應商的角色,並擔任迴圈監督
建築師和顧問:與客戶和投資者一起,從生命週期的角度進行設計,從而確定供應商、營造廠和設備商的新角色
拆除和回收業者:成為材料供應商,並提供建築師材料使用方面的建議
(2) 使用階段
供應商、營造廠、設備商:提供服務並保留(尤其是高科技)產品的所有權
投資者和擁有者:查看建築擁有權和營運的總體成本,並且透過智慧維護、翻修和改造,確保其最佳使用,從而確定建築師、供應商、營造廠、設備商和房地產經理的新角色
(3) 結束階段
供應商、營造廠、設備商:替代拆除和回收業者
投資者和擁有者:向拆除和回收業者或營造廠銷售材料
下圖則展示將先前介紹的五種循環建築商業模式應用在建築產業各個部門的可能性。圖示由左到右為:循環材料、產品服務、週期延續、共享平台、價值復原,圖案大小和相關程度成正比。
五種循環建築商業模式應用在建築產業各個部門的可能性。(圖片來源:CE
循環建築商業模式如何創造新的價值?
(1) 客戶和開發商:在設計、執行以及使用階段,向投標者提出循環創新範籌。
(2) 房地產投資和擁有者:接受更長的投資期限,靈活地使用建築物,並對其進行適當翻修或改造,以符合當前需求。
(3) 建築師和顧問:將生命週期納入設計中,並向客戶提出新的價值主張。
(4) 供應商:開發可再生材料,分享材料的知識,提供產品服務解決方案,在整個建築週期追蹤材料性能,擔任顧問角色
(5) 批發商:提供有關最佳使用和再利用的可再生材料和知識。
(6) 營造廠:提供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確保材料的再利用,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故障成本和變化。
(7) 設備商:最佳化產品的使用壽命並根據性能交付,提供產品服務解決方案。
(8) 拆除和回收業者:評估產品和材料價值,分享有關最佳使用壽命和再使用解決方案的知識。
結語:荷蘭與台灣循環建築領域的挑戰
本文用下表整理出荷蘭與台灣兩國的基本資料與建築產業現況:
國家                          荷蘭                                               台灣
人口                    約一千七百萬人                   約兩千三百萬人
面積               約四萬兩千平方公里        >       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
新建建築         每年約五萬七千棟          >       每年約兩萬三千棟
原材料量          每年約六千萬公噸               每年約一億公噸
拆除建築          每年約一萬七千棟               每年約兩千棟
廢棄物量          每年約兩千萬公噸         <       每年約一千萬公噸
建材回收比例               大於95%                 >           小於20%
根據荷蘭「2050年荷蘭循環經濟願景」,建築產業使用50%的荷蘭原材料、40%的能源消費總量以及30%的總用水量。同時,建築產業製造大約40%的荷蘭廢棄物(營造和拆除廢物),並佔了大約35%的二氧化碳排放。雖然目前絕大部分的營造和拆除廢物會被回收(大約95%),但大多僅在相同甚至更低的比率被再利用(例如:建築碎石被加工成顆粒,以作為土木工程的基礎材料)。此外,荷蘭政府希望在2050年達到全面使用可重複利用之原材料的「零廢棄物」之目標。然而,目前荷蘭每年約興建五萬七千棟新建建築,拆除一萬七千棟既有建築,相差大約四萬棟。這意味著即使荷蘭每年使用可以完全回收利用的材料,每年最多也僅能建造一萬七千棟新建建築(這甚至沒有考慮建築物的大小)。荷蘭政府打算如何彌補這樣的缺口呢?
荷蘭政府希望藉著循環經濟,刺激更多建築產業的創新,以減少原材料的使用和廢棄物的製造,增加能源效率並降低碳排,並在建築的生命週期裡提高品質、降低成本。荷蘭銀行(ABN AMRO)與其循環展館 CIRCL的研究報告提出十項可行策略:
(1) 最大化營建和拆遷廢棄物的再利用量(兩千萬噸)
(2) 減少施工過程中的廢棄物(減少包裝、失敗成本)
(3) 增加生物質的使用(如木材)
(4) 更高效率的設計(重量更輕)
(5) 使用較少的裝飾材料
(6) 考量建築生命週期成本,而不是只考慮施工成本
(7) 減少人均建築面積(包括家庭,辦公室,倉庫等)
(8) 延長建築週期(如建築強化、模組化、修理和改造)
(9) 利用共享平台(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產)
(10) 利用更多創新科技(例如建築資訊模型、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鍊)
在台灣,建築產業每年消耗大約一億公噸的原材料、30%的能源消費總量,同時,建築產業每年製造大約一千萬公噸的廢棄物(營造和拆除廢物),並負責大約25%的碳排。而在這些所製造的營建廢棄物當中,除了高價的鋁、鋼筋、鋼骨等材料的回收率高達八成之外,對於混凝土、磁磚、玻璃、木材和塑膠等廢棄物幾乎不回收使用,造成資源的雙重浪費。除此之外,台灣每年的新建與拆除建築數量比例更是相差十倍左右,要達到建築產業的「完全循環」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台灣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和綠建築法規已行之多年,但是規範的對象大多為公共建築,所影響的範圍仍十分有限。另外,政府對於綠建材和再生建材的使用比例也鮮有規範。 盼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政府能根據我國營建產業的現況,提出適合台灣的循環經濟政策目標與時程,以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就循環建築的商業模式而言,目前台灣在在生建材的領域投入較多,但其他像是「週期延續」和「產品服務」等模式則比較少見。筆者也期待能夠看見台灣更多的銀行業者重視台灣的永續發展,能夠提出更多相關的策略和報告,一起推動台灣的永續未來。
參考資料
A Future-Proof Built Environment
A Circular Economy in the Netherlands by 2050
『綠建材專文報導』-「生態與再生」綠建材
建築技術規則 第十七章 綠建築基準
建築構造方式對環境負荷與影響之研究
建築廢棄物資源化與管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