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獲獎原因(下)

奈梅亨市北邊的能源合作社建立的風力發電廠。(圖片來源:gnmf)

往前閱讀 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荷蘭奈梅亨市獲獎原因(上)

系列文章要帶讀者認識奈梅亨這個荷蘭古城,究竟如何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永續綠都。在上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奈梅亨市在「綠色空間整合」和「水資源管理」的投入,這篇文章將繼續介紹其在再生能源發展、清潔交通和循環資源等議題的卓越成果。
再生能源發展:市府承諾、住宅節能、能源合作
奈梅亨市府與企業、住戶、住宅公司、公民機構等合作,共同節約和發電。 其於2014年的總能源用量(包括交通部門)約為三兆瓦時(3,238 GWh),每個市民平均使用兩千萬瓦時(19,236 KWh),遠低於荷蘭全國平均:約五千萬瓦時,台灣約五千五百萬瓦時(參考資料:Enerdata)。圖二顯示了奈梅亨於2008至2014年間的能源使用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與2008年相比,2014年的年度總能源用量減少了15%,而這段時間該市共增加了七千多位市民,因此每個市民的平均能源消耗可說至少減少了18%。另外,下圖也顯示了商業、私人部門於這六年間的節能效果(分別為17%和7%)。

奈梅亨市於2008至2014年間之能源使用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
(圖片來源:ec.europa.eu
在綠能發電方面,目前奈梅亨市自己生產並供給了約佔總能源用量7%的再生能源,其中包括由垃圾焚化爐所回收的電力、污水處理廠所製成的生質能、區域供電等。而在不久的未來,伴隨著北區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廠的興建,奈梅亨市的再生能源供給比例將會提升至15%。
究竟奈梅亨市怎麼在短短六、七年間達到這樣的節能以及綠能成果呢?讓我們來看看它採取的策略與措施。

奈梅亨市過去與未來的再生能源組成與發電量。(圖片來源:ec.europa.eu
➢ 市府承諾
奈梅亨市府為自己立定了嚴格的改善目標來以身作則:其2008年的目標是,到2015年,市政組織必須達到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註1),又在2011年,其增加了2030年必須達到能源中和(energy neutral)(註2)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奈梅亨市府在節能、綠能方面做了不少投資和努力。
為使市政建築能夠更為永續,自2013年奈梅亨市府投資了約兩百萬歐元(約台幣七千萬)在節能改善上,為他們節省了約30%的建築能源使用(共9.81 GWh,約每平方公尺節省 41.15 kWh)。這些節能改善包括在市政建築屋頂上裝設1300個太陽能板(功率約221 MWh/年),部分市政建築與區域供熱連接(約917 MWh/年),或使用汽電共生系統CHP(約1,260 MWh/年)。
除了建築節能以外,自2008年奈梅亨市府投資了約兩百五十萬歐元(約台幣八千七百萬)在公共照明的節能改善上面(例如使用LED燈具),達到約21%的節能效益。另外,過去幾年間,市府團隊的整個車隊都被沼氣或電力汽車所取代。
➢ 住宅節能
奈梅亨市府與當地的住宅公司合作,達到住宅節能和再生能源等議題的協議,這包括一項頗具挑戰性的目標:其下所有住宅必須於2020年前達到歐洲建築能源證書B級以上之能源效率(延伸閱讀:推建築「能源護照」 歐洲能 台灣為何不能?)。當地的一家住宅公司De Gemeenschap 便做了不少的努力:他們將其一組132戶的既有出租住宅改造成「零耗能」的智慧住宅,讓每個月的電費為零。

荷蘭住宅公司De Gemeenschap的零耗能住宅改造圖。(圖片來源:Portaal
➢ 能源合作
為了能夠達到其立定的節能目標,奈梅亨市府在2008年即邀請當地的公司和研究機構等,共同簽署了一份《奈梅亨能源公約》(Nijmegen Energy Covenant,縮寫為NEC),在短短的三年間達到了減碳10%的目標。接著,他們在2012年將該公約升級(NEC 2.0),更新了減碳目標:三年間達到減碳18%,這次吸引了更多的參與者:約有250位參與者代表80家公司,除了個別公司外,當地的商業協會(TPN-West和Nijmegen Zuid)也加入了這項計畫,促成更廣泛的節能和綠能相關的知識分享和技術合作。2016年,更新後的公約(NEC 3.0)除了加入新的節能目標以外,也將循環經濟的議題加入討論。
以下帶大家來看幾個當地較為知名的案例:
在2015年奈梅亨的商業協會 Nijmegen Zuid 展開了「為永續未來共同打拼」(Working Together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縮寫SWADT)的專案,在奈梅亨市府的企業資金和海爾德蘭省(Provincie Gelderland)的補助之下,他們在奈梅亨的西邊工業區BNZ建立了一個擁有24塊電池板的太陽能農場,以及相連的電動汽機車充電站,供工業區的員工和遊客免費使用。
在過去幾年間,奈梅亨的16所學校共建立了一萬五千個太陽能電池板,其中奈梅亨市府補助了約十萬歐元(台幣三百五十萬)。在2014年,全荷蘭最永續的學校建築在奈梅亨的市中心落成–漢恩應用科學大學(H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新教育系館。

全荷蘭最永續的學校建築—奈梅亨市的漢恩應用科學大學(H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的新教育系館。(圖片來源:ArchDaily
2014年,奈梅亨西北的垃圾焚燒發電廠ARN實現了區域供熱的連接,觸及其東北邊的三千七百多戶住家,他們還投資建設了一個生物質發酵槽,從當地堆肥廢物中回收綠色氣體。另外,其在焚化廠屋頂上安裝了800塊光伏電池板。
相關影片:Warmtenet Nijmegen / Nijmegen Heat grid
在2015年奈梅亨北方的發電廠 ENGIE(前身為GDF Suez)關閉現有的燃煤電廠後,計畫將該工廠轉化為綠色能源三角洲。其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擁有八千七百多片太陽能板的太陽能農場,可為附近住家提供約十億瓦時(1 GWh)的能源,目前已安裝好一半的數量。接下來,他們將會建立一座生質能廠、液化天然氣廠、及三座風力發電機。
相關影片:ENGIE gives shape to the Green Delta of Nijmegen
最後,值得向讀者介紹的是:奈梅亨市民發起的能源合作社「奈梅亨風力發電」(Windpower Nijmegen),共有1600位會員。在2015年,約有1100名左右成員購買了風電股份(約合三百二十萬歐元,台幣一億一千萬元),用於支付四臺風力發電機的建造。這座位在市區北方的風力農場已於2016年完工,供給附近七千戶住家綠色能源。他們下一個階段的目標為在這些風力發電底下安裝一萬七千片的太陽能板,後續發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清潔交通:完整建設、安全交通、交通管理
奈梅亨市擁有重大的交通結構缺點:該市被河流、運河和鐵路隔開,橋樑捆綁了主要交通流量。 因著這些間隔,奈梅亨被劃分為七個區域。然而這種分隔的交通結構,亦是自行車和步行發展的理想場所。

奈梅亨市的都市和交通結構。
(圖片來源:ec.europa.eu
在過去十年間,奈梅亨成功實施了其運輸和空間政策計劃,致力打造一個永續的城市交通系統,著重於城市環境、安全和清潔的交通。該計劃的執行重點為:提高公共交通品質、建立高品質的城市/區域自行車路線系統、減緩車行、管理交通需求(汽車),以鼓勵公共交通和減少私家車使用。以下便介紹其中幾個重要的措施。
➢ 完整建設
自行車是最有效的城市交通方式:零排放、不塞車、對城市社會和氣候帶來了積極作用。 為了刺激自行車的使用,奈梅亨市府在獨立的、高品質的自行車高速公路網絡進行了重大投資。他們規劃全長79公里的自行車高速公路,貫通了市區七個分區,目前已經完成43公里。這些單車高速公路不是在城市邊界結束,而是連接到周圍的城鎮和鄉村。奈梅亨和鄰近城市阿納姆(Arnhem)在2017年組織國際自行車會議 Velo-City(ECF);該會1500名與會者體驗了荷蘭交通系統的效率和永續性。
促進永續交通行為(使用火車、公車和自行車)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政策一致性,空間政策與交通運輸政策必須整合一起。 奈梅亨市的交通結構願景納入了「無障礙空間備忘錄」和「停車空間備忘錄」:公車快道(BRT)和新的單車道路系統連接一起。停車政策在財政上逐步刺激了永續交通的選擇。所有公車都以天然氣為燃料,連帶改善了空氣品質。
另外,在自行車與火車的串連下,自行車的使用率已增至37%。車站的自行車停車場的品質和數量都有所提高。 現在奈梅亨市有8,700個新的自行車停車位。 市中心的自行車停車場已經大幅度擴張(從500到2700個車位),並有免費的有人看管的停車設施(從360到2,500個車位)。新的自行車轉運中心(4000個車位)24小時開放。公共租用單車的使用量快速增加。

2017年國際自行車會議 Velo-City 的宣傳照片。(圖片來源:urbanicity.org
➢ 安全交通
交通安全是永續交通系統的基本要求。為了盡量減少事故發生的機會,奈梅亨引入了嚴格的道路分類。所有道路均設計為一般道路(流量約50公里/小時)或住宅街道(最大時速為30公里/小時)。主要道路連接的住宅區有交通限制,長度約630公里,沒有危險交通。 汽車交通則聚集在一般道路(長度約70公里)上,騎自行車者能使用獨立的自行車道,和有安全設計的路口和圓環。這些落實施的結果是:一個更安全的社會氛圍、更好理解的交通系統,具有清潔空氣和減少噪音等優點。
➢ 交通管理
典型都市交通的網絡是相互交叉的,所以當局者必須要決定哪種交通方式是優先考慮的。 奈梅亨在其多模型交通管理系統中開發了這一功能。 在環城公路上,單車和公共交通工具得到優先考慮。
對於城市可及性,奈梅亨藉由動態交通控制來最佳化可利用的交通設施。 這是一個全天的人工交通控制中心,配合路況監視器一起運作。此系統利用調整主要道路上的交通號誌,進而調整奈梅亨環形幹道的交通量,盡可能避免交通停滯不前。交通信號的設置因應當前路況而定,並透過動態信號標誌來告知道路使用者現在路況。當城市裡的交通流量不順暢時,進城的交通流量將受到限制,而出城的交通流量增加。這系統也改善了空氣品質,減少了噪音滋擾,因為降低了車輛的剎車和加速。
奈梅亨市的動態交通管理系統示意圖。(圖片來源:ec.europa.eu
循環資源:溝通認知、減少丟棄、增加利用
最後,我們來看看奈梅亨在循環資源方面的投入和成果。奈梅亨市計劃於2020年達到家庭廢棄物回收率75%的目標,近年已達到67%的成果,堪稱是荷蘭之最(台灣約58%)。所有殘留廢物以焚化處理,並回收所產生的熱能和電力,供附近社區使用, 不傾倒任何生活垃圾。
奈梅亨之所以可以達到這樣的成果,乃是基於其策略與方法。其「減少使用和再利用」的策略乃是基於兩大手段:1)污染者支付:向造成剩餘廢棄物者(不可回收)收取較高費用,免費處理可重複使用的廢物資源。2)反向收集:向家庭提供更多幫助他們分類可重複使用廢物資源的服務和條款,減少提供處理剩餘廢物的服務和條款。
另外,奈梅亨市與其策略夥伴(超市、學校和零售業)合作,舉辦了許多關於一般和特定廢棄物之再利用的活動,意在改變一般民眾的意識和行為。奈梅亨希望盡可能持續處理每一個廢物源流,以實現循環經濟,並且盡可能地協調廢物流向和生產再生能源。以下繼續為大家介紹一些重要的措施:
➢ 溝通認知
奈梅亨市府與該地區的一間環境保護公司「Dar」聯合推出一系列的教育活動:「看!廢棄物=原料」 (Kijk! Afval = Grondstof)。目的是讓人們認識到「廢棄物並不存在」,而是具有價值的原材料。他們每年向民眾宣傳不同類別的廢棄物源流的相關知識:其社會和經濟價值、分別收集和再次利用的重要性、如何達到目標等。
例如2013年的宣傳主題為有機廢物:作為堆肥和沼氣的原料。參與此活動的民眾可獲得免費堆肥作為獎勵。此活動還包括浪費食物這項議題,以及如何防止這種情況。
另外,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Dar開發了一個回收遊戲,讓孩子們可以開心地了解廢棄物的價值。當地一些廢物收集和處理公司提供給學校免費的導覽介紹,讓學童可以參觀當地的發酵廠和焚化廠,認識廢棄物處理的世界。

奈梅亨市關於廢棄物回收的宣傳海報。 (圖片來源:Dar
➢ 減少丟棄
奈梅亨市府與當地一家二手商店達成協議:他們可以從家戶收集還可以再利用的商品,並將這些商品在店家裡面轉售,而這家店家雇用當地的弱勢族群。另外,奈梅亨市府也支持當地的一些小型活動,例如修理咖啡館:專家志工免費為民眾修理損壞的物品。

奈梅亨市的慈善二手商店以及修理咖啡館的照片。
(圖片來源:ec.europa.eu
➢ 增加利用
奈梅亨在1990年代即引入了污染者自付的原則,促成高度的垃圾分類和重複利用。從那時起,奈梅亨不再傾倒任何家庭廢物,剩下無法回收的垃圾則以焚化處理,同時回收電力。在過去幾年間,人們不僅越來越重視發電,還要利用焚燒過程中釋放的熱量。2015年開始奈梅亨的焚化廠開始區域供熱,現在為4,500戶家庭供暖,最終將達到3.5萬戶。
而自2013年以來,單獨收集的有機廢物在奈梅亨及周邊地區的發酵廠進行發酵。 除堆肥外,現在所收集的有機廢物還可以生產沼氣,為所有公交運輸提供再生的燃料。另外,2012年左右,該市的玻璃和紡織品的收集結構進行了重組,也促成奈梅亨在超市附近建立了一個玻璃和紡織品的交易網絡,成為當地居民經常光顧的地點。
除此之外,2011年奈梅亨市府開始收集塑料包裝廢棄物:所有住戶可以索取免費的收集袋,市府每兩週一次收集這些垃圾。收集來的塑料包裝廢物,將送入特定的工廠中處理,並再次作為包裝生產的原料。另外,根據荷蘭其他地區經驗,如果人們有一個單獨的迷你容器,他們將回收更多的紙張(增加一成多)。此項措施於2015年引進至奈梅亨市的4萬多戶平房住家,市府預計投資的費用很快的回收因為紙張的回收效果卓越(目前已增加8%)。
結語:奈梅亨—荷蘭的永續經驗縮影
連同上篇,本系列文章依序介紹奈梅亨在「綠色空間整合」、「水資源管理」、「再生能源發展」、「清潔交通」,和「循環資源」等五大面向的治理表現。由於累積了豐碩的結果,也難怪能獲選為歐洲綠首都了!奈梅亨的故事,可說是荷蘭經驗的縮影:它面對著這個低地小國的嚴格挑戰–日益增加的洪泛危機以及有限的自然資源,然而藉著高度的遠見以及自古的合作精神,成功地打造了各國爭相學習的韌性都市和循環經濟學,成為當代社會的永續發展顯學。並且奈梅亨在能源的合作和轉型、交通的建設和管理上面,也讓我們看見荷蘭這個國家如何藉著全民參與、跨界整合,成就成功的都市改革經驗。台灣的城市想要有更多的轉變,便可以多多學習長遠計畫、互利雙贏的荷蘭經驗。

註1: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又指「碳中和」(carbon neautral),指總釋放碳量為零;亦即排放多少碳就作多少抵銷措施來達到平衡。
註2:能源中和(energy neutral):亦即需要多少能源就自給多少能源來達到平衡。

參考資料
European Green Capital 2018 – Nijmegen
World Energ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7
Nijmegen Energy Covenant 3.0 (NEC 3.0)

延伸閱讀
1. 推建築「能源護照」 歐洲能 台灣為何不能?
2. 淺談全球零耗能建築發展概況
3. 能源合作社 自己用電自己發
4. 駐德記者林育立看「能源合作社」:專業與金融是關鍵
5. 荷蘭自行車生活與文化
6. 不再「擁有」─荷蘭建築師托馬斯.勞的循環設計思維(上)
7. 烏特勒支能源政策之城市對話(1)-將城市能源轉型計畫交給市民規劃

本文原刊載於低碳生活部落格,標題為《低碳生活部落格: 荷蘭直擊:2018年「歐洲綠首都」得主—奈梅亨市【下】》,經同意轉登文章後增編內容,未經特定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