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到國際的藝術陶冶-戶外藝廊Artzuid

過去三屆Artzuid集錦。 (圖片來源:Artzuid官網
本「Artzuid」只是阿姆斯特丹南區居民在2008年,為美化區域住宅環境自動發起的藝文性活動,經過幾年發展逐漸邁向國際化,在大眾知名度上也獲得極佳的迴響。根據統計,上一屆總共吸引荷蘭國內外38萬人次的訪客,並擠進當年荷蘭最佳免費公眾活動的第十名。
為讓Artzuid層次大躍進,主辦人心西亞‧凡赫斯舀克(Cintha van Heeswijck)女士邀請前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執行長魯迪富賀(Rudi Fuchs)先生與策展人馬丁倍瑟斯(Maarten Bertheux),這雙人組作為本屆創意總監,規劃今年阿姆斯特丹南區戶外藝術展「ARTZUID 2015」。這全名為「阿姆斯特丹南區國際雕塑步行路線」雙年展簡稱為「南藝」,今年為第四屆,由荷蘭前女王碧雅翠絲舉行開幕式。展期從5月22日到9月22日,路線總長2.5公里,行經 Apollolaan、Minervalaan 和 Zuidas 三個住宅及商業區。
20150902_artzuid2_Cynthia
20150902_artzuid3_Cynthia
草皮上的藝術品,隨時等待來往路人甚至行車的注目禮。(©Cynthia攝影)
2015Artzuid如何與眾不同?
和往年每位藝術家帶一件作品的模式不同,今年則邀請來21位藝術家,提供他們18個區塊的露天舞台,模仿博物館的展覽方式,只是將場地移植到戶外。藝術家們在自己被分配到的領域自由揮灑創意,利用4到8週的時間,共產生66尊藝術結晶。本屆邀請到的藝術家們有Klaas Gubbels (荷蘭)、George Baselitz(德國)、KAWS(美國)、Jaume Plensa(西班牙)、Michael Craig-Martin(愛爾蘭)、Mimmo Paladino(義大利)和來自英國、丹麥、以色列等國創作者。
作品除了彼此之間具有一體性或相關聯,當然還要「美」啦!雖然當今對「美」的定義相當主觀,但畢竟是在戶外展示,仍離不開賞心悅目的考量。又因展覽點多在綠地與行道樹間,符合美感之外還必須要夠巨大,才能讓觀者在遠處也能一眼辨識出來,銜接成自然的參觀動線。且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組)還會交錯出現在路線中,營造出「藕斷絲連」的視覺感受,可說是「渾然天成」。
20150902_artzuid4_Cynthia
活動詢問處,可購買地圖及導覽手冊。(©Cynthia攝影)
來到Artzuid怎麼玩?
去逛大型露天雕塑展除了自己看熱鬧之餘,請來專業導覽陪著解說門道,也別有另一番細嚼慢嚥的滋味。從今年開始南藝開放個人與團體線上預約,有五種路線可選擇,每天六梯次,時間從一小時到三小時不等的付費深度之旅。
如果把導覽屬性歸給成人,那麼南藝也沒漏掉了未來主人翁們:在資料詢問台旁設有兒童畫室,讓小朋友玩耍跟創作,並推出一梯次五天的兒童藝術夏令營;每月的最後一個周日,諮詢台旁還會舉行市集,讓荷蘭雕塑家們當場販售作品;最後,更有親民的社區草地音樂會,增添活動整體的豐富性。
20150902_artzuid5_Cynthia
諮詢處旁的兒童玩樂空間,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Cynthia攝影)
筆者私心推薦的Must See
龐大的設計作品、豐富的遊覽路線,實在難以選擇,在此筆者私心推薦5個絕對不能錯過的作品。
1. 美國現代塗鴉大師KAWS–類米老鼠玩偶
此次展覽中高度奪人眼球的三組類米老鼠玩偶作品,出自美國現代塗鴉大師KAWS之手。街頭藝術起家,又身兼公仔設計師和雕塑家等多重身分,KAWS的成功是他善於利用(或惡搞)動漫風經典腳色來傳達創作理念,在這摩登年代順利打進純藝術跟時尚界的殿堂。站著的大米老鼠At this Time摀著臉看不清神情,又背景在林子中,觀者可自行聯想它是在玩捉迷藏或是迷路而哭泣;跌坐地上的小米(見下右圖)手中握著一節木鼻,化身皮諾丘,就比較明顯引人同情憐惜。
20150902_artzuid6_Cynthia     20150902_artzuid7_Cynthia
左圖:巨大米老鼠在為什麼要遮住臉?(©Cynthia攝影)

右圖:米老鼠樣的皮諾丘坐握一根木頭,神情低落。(©Cynthia攝影)
2. 義大利畫家米莫‧帕拉迪諾–融合人物和象徵的物體
米莫‧帕拉迪諾(Mimmo Paladino)來自義大利,為一名畫家及雕塑家。作品多融合人物和象徵物體,參考寓言故事、基督教、希臘羅馬神話甚至是埃及神話,再揉以現代藝術與部落藝術風格呈現。死亡與誕生是他常選擇的主題,作品看來安詳內斂,人體塑像甚至面無表情,卻也製造了神祕的氣息,唯有從身體姿勢如某隻手某個手腕的變化來猜測作者的意圖。
20150902_artzuid8_Cynthia
一見巨馬立即帶你進入木馬屠城的故事情節中,馬身還嵌著人臉。(©Cynthia攝影)
3. 荷蘭代表格拉斯・哥伯斯–紅茶壺疊羅漢
這次南藝的荷蘭代表格拉斯・哥伯斯(Glaas Gubbels),生於鹿特丹,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靜物,且主要角色為由茶/咖啡壺、桌子與椅子。對他的創作評論也分兩派:譏他保守或讚極具個人魅力。不過哥柏斯不斷嘗試不同體現法跟素材, 諸如攝影、版畫、木刻、拼貼、玻璃、金屬。他作品中流露的優雅如書法般的線條,成功的引發人們五花八門的解讀跟聯想。將靜物畫轉變為雕塑品,只保留骨架且移去背景,更有聚焦作用。這次出展作品中有一組紅茶壺疊羅漢,還是第一次與世人見面。在緊張忙碌的現代生活中,靜靜欣賞大茶壺未嘗沒有療癒效果?
20150902_artzuid9_Cynthia
森林中的下午茶在等待愛麗絲。(©Cynthia攝影)
4. 概念藝術大師麥克‧葛雷馬丁–多彩文具與樂器
愛爾蘭裔,美國成長,在英國工作並定居,被尊為概念藝術的大師麥克‧葛雷馬丁(Michael Craig-Martin),早期專注在玩轉實物的結構,盒子、杯子與水桶都曾成為他的對象;七○年代嘗試將這些日常生活物件繪於紙上,用簡單的線條擬真,不加上人為想法及感情,追求忠實描繪。唯有在用色方面大膽運用螢光色系,讓紫色鋼琴、紅色小提琴、綠色迴紋針、藍剪刀、黃土叉(下左圖上)跳脫本身涵義,成為藝術品,並由觀者自行賦予觀感。這回在南藝可見他四件作品,在藍天草地排樹的襯托下,它們似乎會成為大人小孩一見就會微笑的存在。
20150902_artzuid10_Cynthia
巨人使用的黃色鐵叉跑到阿姆斯特丹了。(©Cynthia攝影)
5. 西班牙常勝軍喬馬・普林薩–樹之心與沉思少女
最後介紹的是西班牙巴賽隆納土生土長的喬馬・普林薩(Jaume Plensa),從1993年開始便海內外獲獎不斷,在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都可見他的大型公共藝術品。這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喜歡用文字符號來雕塑他的人像,感覺就像是幫人像發聲,觀者通常會忍不住去讀出雕像上的文字,似乎聲音可幫助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在這次南藝中可見到兩件作品:七尊「樹之心」與3D影像製造出來的沉思少女閉目頭像。很有趣的是,許多參觀者見到少女像時,都會像約定好似地,圍繞著走上一圈,看看另一頭長的如何。
20150902_artzuid11_Cynthia
題目叫做「樹之心」,樹木想要告訴人們什麼呢?(©Cynthia攝影)
20150902_artzuid12_Cynthia
少女的沈思,口中似有千言萬語。(©Cynthia攝影)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南藝Artzuid雖然成立時間尚不悠久,卻具備天時地利的優越條件(在首都且佔地寬廣),再加上每屆數十位社區志工的熱情參與,為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持續加溫,非常有潛力成為國際性的大活動,何況還是免門票gratis(荷蘭語免費之意)!入境隨俗,跟著精打細算的荷蘭人一同逛逛這到九月下旬的雕塑嘉年華準沒錯!

參考資料
artzuid官方網站
Prinses Beatrix opent ArtZuid
Rudi Fuchs gastcurator ARTZUID 2015
Wikipedia: KAWS
Wikipedia: Klaas Gubbels
Wikipedia: Michael Craig-Martin
Wikipedia: Jaume Plensa
Internationale Sculptuuroute Amsterdam Catalogus 201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