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創業課程體驗-荷蘭潔淨科技競賽獲勝隊伍的真心話

在2014年潔淨科技競賽中得到荷蘭全國冠軍的隊伍Clair(中間三人為冠軍隊,左一與右一為評審)。(圖片來源:Cleantech Challenge Netherlands
今年5月,荷事生非曾以《校園輔導創業:荷蘭大學的永續創業課程體驗》分享同學在台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永續創業課堂的學習心得。由校園創業課程輔導學生提出創業構想,再搭配永續創業競賽,將可使投資人注意到新興科技,加速科技進入市場的速度。實務引導的課程是一回事,等實際進行一場刺激的創業淘汰賽競爭時,則又是另一回事了。日前,荷事生非訪談到剛於今年度潔淨科技競賽中獲勝的前兩名隊伍:Clair跟Dare,請他們分享參賽的心路歷程,如何從兩輪淘汰賽賽中脫穎而出,以及對學校永續創業課程促成新創企業的看法。以下就來聽聽他們的真心話吧!
荷蘭潔淨科技競賽現場:90秒決勝負
2015年3月,潔淨科技競賽在荷蘭鹿特丹的伊拉斯姆斯創業中心(Erasmus Centre for Entrepreneurship, ECE)舉辦,從11樓俯瞰忙碌的港口,貨輪裝載著世界各地來的商品及原物料不停穿梭進出,似乎肩負起社會經濟活動的運作重任。在全國兩輪淘汰賽中,參賽的團隊盛裝出席,各隊無不卯足全力,將三個月來籌劃的創業計畫濃縮精簡到極致。比賽規定用短講呈現創業構想,各隊只有短短九十秒的時間,說服評審們該項科技對環境的貢獻,規模放大的潛力,還有提出這項科技賺錢的本事。獲得前三名的團隊將由顧問公司提供免費的創業輔導,冠軍隊更可以全隊飛往倫敦,代表荷蘭跟來自全球各地的潔淨科技冠軍隊伍,在密集受訓後一較高下。接下來,我們將先訪談獲得第二名的隊伍:Dare。
Dare從何起家?-創新的互動燈具
得到全國亞軍的Dare,是一支來自香港、德國、希臘、賽爾維亞的國際團隊,成員背景包括商業、工業設計跟機械工程。他們的創業構想結合了循環經濟、再生能源、節電、使用者互動等元素,提供由再生能源供電的社區路燈照明的整合服務。之所以強調賣的是「服務」,是因為他們從設計、生產、監測、維修、升級、回收都由團隊主導,Dare賣的不是路燈耗材,而是照亮街道的服務。一來可以掌握燈具的維修問題,若路燈報廢了,公司也能以對環境負責任的方式,回收材料再製新產品。Dare採用產品為回收設計的策略,希望能在五年之內,達成讓產品有一半的材料,是由回收材料製成。
20151007_startup2_Dare荷蘭潔淨科技全國亞軍:Dare(中間四人為亞軍隊,左一及右一為評審)。(圖片來源:Cleantech Challeng Netherlands
計畫誕生與路線調整-與社區互動的實驗型計畫
Dare的比其他對手更早起步,數年前開始,一群在埃因霍芬理工大學(TU Eindhoven)的工業設計團隊展開減少路燈用電量的研究。根據Dare的研究,全球75%的照明耗能,是用於公共空間與非住宅建築的照明系統,因而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一開始,Dare希望將路燈設計融入社區生活,於是搭配以社區為基礎的發電系統,規劃在住家屋頂上裝設太陽能板,太陽能板跟電網相連。但因為白天的發電時段跟夜間路燈用電時段正好錯開,無法直接供電給路燈。設計團隊發現這樣的系統運作太複雜了,只好重新思考。
Dare的最終目標,是希望所有社區都擁有專屬的路燈系統。他們期待路燈不只具有照明功能,也具有社會層面的意義,像是互動跟避免光害。設計團隊成員之一的米蘭在訪談中說,「我們想讓路人跟燈光有互動,所以設計了感應器,無人路段的亮度調暗,一旦有人出現,感應器會感應到人過來了,所以其他的路燈都也會跟著一路亮起來。」說到這裡,米蘭的表情也跟著亮了起來。「目前體驗過的使用者都很喜歡這個互動經驗喔!」目前Dare在奈梅亨(Nijmegen)跟市政府合作,裝設了13盞測試版路燈,路燈的原型,也不斷根據使用者回饋修改設計。米蘭說,希望在10年內可以完成整合互動式路燈系統跟再生能源發電裝置,並且讓再生能源系統可以獨立,不用跟中央電網連結。目前Dare也正跟幾個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聚落討論架設互動式路燈,這幾個聚落對都會實驗型計畫的興趣讓他們成為架設互動式路燈地點的首選。
20151007_startup_DareDrop
Dare將路燈命名為「Drop」,上面的燈罩會依行人經過啟動智慧感應器的訊號向上移動,提供更多光源,一旦行人遠離,燈罩又會往下降,避免光害。Drop除了指燈罩往下降的動作,也代表了讓用電量下降,減少使用傳統路燈的目標。(圖片來源:Dare提供)
創業真的可以教嗎?提升知識基礎 + 與實務接軌
談到參賽跟課程的收穫,米蘭說,最大的收穫是在贏得亞軍後,透過皇家哈斯卡尼DHV集團(Royal HaskoningDHV)的無償顧問服務跟牽線,打進永續科技領域的圈子,像是電力、電信、創投公司等,也讓他們跟在地的實務作法接軌,像是創業的步驟跟聯繫對象。如果Dare稍後真的成功建立起商業運作,對顧問公司來說,也就培植出未來的客戶。但這樣的合作也並非天衣無縫,像是需要考量在申請到專利前不能揭露太多核心資訊,否則可能威脅到自己的生存。
米蘭覺得學校提供的課程,提升了整個團隊的知識基礎,讓他們學到利害關係人分析跟財務分析方法,而跟團隊合作參賽後,才更清楚彼此的價值,瞭解彼此真的想要促成什麼改變。且這個改變,不只是計算量的改變,也包括質的改變,像是社區生活品質。
目前Dare正處於試驗產品的階段,他們正在開發日夜都可以發電的社區型再生能源系統,也不斷透過跟市政府合作的小型計畫提升能見度,藉由材料回收達成封閉循環、運用離線電力系統、減少碳排放等降低整體成本成果,說服市政府跟他們合作。他們為自己設下的目標大膽如其名,希望在2020前可以完成所有產品服務的生命週期評估,在2026年達成碳中和目標,並且相較於現在的路燈用電量,節省90%的電力。
最後我問米蘭,對創業公司要達成的目標有什麼想法,他想了想,說:「還有什麼能比走在街上看到路燈隨著你的步伐一盞盞點亮更美的畫面呢?」
20151007_startup_Nijnmengen奈梅亨裝設Dare的路燈後街道的樣子。(圖片來源:Dare提供)
出國比賽的冠軍隊Clair
我跟荷蘭冠軍隊Clair的馬太跟布拉姆見面訪談,兩人看起來比決賽時自信許多,第三位成員則因為分身乏術淡出。Clair代表清淨空氣,設計團隊的構想是運用公車引擎的廢熱能量,製造冷卻系統。Clair跟阿姆斯特丹與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正在研商,討論在現有的氫氣公車上裝設試行系統。獲得全國冠軍後,全隊成員前往倫敦參加全球競賽,比賽前,所有團隊在倫敦商業學院兩天的密集課程特訓。特訓後,他們只有一晚的時間完成7分鐘的參賽演講,此行未能如願奪冠,但也讓他們更接近目標。
創業從走出校園,擁抱市場開始 
在倫敦授課的講師們開發出一組套裝策略,可以應用在所有的創業點子上。雖然是科技競賽,但是布拉姆說,「在倫敦受訓時看到的是,一切都從商業角度出發,技術細節不是問題,這跟我們在荷蘭的環境不太一樣。我們在荷蘭習慣一步一腳印的研究技術,尤其是台夫特理工大學,周遭有很多人滿腔熱血地在研究科技。」布拉姆認為商業跟技術可以互相強化。周遭可用的科技很多,但是不見得能商業化。所以取得資源進入市場很重要。此外,歐盟有許多與永續領域相關的經費投資,其中許多經費大方運用在競賽上,用獎金提供獲勝參賽者經費,讓創業人士有資源可以製造系統雛形、擴大規模到商業運作後轉售給其他公司,或研擬其他退場策略。
馬太則說,在競賽過程裡,學到最多的是上台要錢的膽識。競賽隊伍必須在短時間內不斷修正商業模式跟財務數字,才能在正式競賽時站上台自信地向評審開出條件,提出建立雛形需要的大筆經費數目,這是需要膽識才辦得到的。
20151007_startup_present
荷蘭全國決賽中,Clair的馬太正在發表產品短講。(圖片來源:
Cleantech Challeng Netherlands
冠軍秘訣:贏在潛力,完成度不是問題
馬太跟布拉姆都沒想到會贏,因為既不是技術背景出身,回收引擎廢熱的概念也由於高技術瓶頸,還沒有開發完成。但是,馬太說,「這也是我們贏的原因之一。因為評審看重的是這項科技改善環境績效的潛力,一旦開發完成運用到各個層面,在工業系統放大規格將很可觀。評審們不但瞭解,也接受團隊未完成的開發進度,願意給我們機會試試看。」此外,設計團隊也認為自己高度整合的商業跟科技策略是受到評審青睞的原因之一,他們開出的數字是評審認為合理的。
冷靜與熱情之間
Clair的廣告標語是「只要你有廢熱跟冷卻需求,我們就是你的夥伴!」
「老實說,科技是我們的弱點。」布拉姆坦白地講。他們一開始只想修課拿五學分,沒有理工背景的三人沒想過會贏,當初為了找到改善永續績效的科技,他們從風力發電到蟲製食品都想過,最後他們看到耗電量驚人的玻璃帷幕大樓,想到冷氣機運作散發的廢熱量,於是發想是否可以收集做其他用途。他們開始研究相關的科技,最後決定把目標先訂在收集公車的引擎廢熱,拿來做冷卻空調用途,像是低溫貯藏貨物等。布拉姆還不斷強調,「我們對永續科技有滿腔熱血,但真的沒有很喜歡冷氣!」
20151007_startup_Clair
Clair的引擎廢熱回收概念圖。(圖片來源:Clair提供)
創業可以教嗎?合作 + 鼓勵研究與請益
當問到修這門課有什麼好處?馬太給了我一個毫不遮掩的答案,「首先,修了這門課,就是強迫我們每個禮拜都要花一下午的時間坐在教室裡。在課堂上,我們只好一起合作,而且每個禮拜都要有進度。」除此之外,課堂最大的收穫就是鼓勵研究跟請益。為了瞭解空調系統問題背後的原理,Clair團隊四處找專家請益。有一次他們找了一位教授問問題,教授問團隊成員有沒有計算某個數值?他們問那是什麼數值。教授又頭大又驚訝,覺得你們怎麼連這個都不會?因為問了太多人,到後來,他們覺得就是要勇敢問,就算是笨蛋才會問的問題也沒關係。馬太說,如果對方知道我不知道的事情,那問了我就會了。不懂就是要弄清楚啊!
剖析創業課程的核心貢獻-先射箭再畫靶的必要性
這次訪談的兩支創業團隊,雖然提出的產品服務與做事風格截然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校園提供的學分制「永續商業競賽」(Sustainable Business Game)創業輔導課程幫助他們跨出第一步,課程提供了專案管理的架構,把建立商業提案需要的時間壓縮在三個月內,讓各團隊在時間壓力下把創業的財務、智慧財產權、籌資、改善永續績效等元素確定下來。同時,在競賽的獎金誘因,與同儕競爭的榮譽感驅使下,讓一開始只是來修課拿學分的被動心態,在逼近決賽時出現大逆轉,參賽團隊們擺脫了平日低頭窩在桌前埋頭研究的書蟲樣,上台簡報時的自信神態跟演講的精彩程度,與平常截然不同。
從職場角度來看,這門課也許正提供了同學暖身、訓練主動性與膽識的機會。藉由業界人士的帶領,讓有志創業的學生們正視研究與實務應用的鴻溝,試圖找到財務跟人力資源;教授的角色,則是鼓勵提醒學生緊抓著對當初設計永續科技構想的信念,莫忘當初投入的理想。十年後,Dare跟Clair大概都在不一樣的位置了,也許到時回頭看,跟所有創業維艱比起來,參賽與修課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步,但被逼著踏出先射箭再畫靶的這一小步,說不定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