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主博物館-閣樓上的秘密教堂

1
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吾主博物館-閣樓上的秘密教堂(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Our Lord in the Attic)。(圖片來源:Amsterdam Hidden Attic Church Interior
起阿姆斯特丹擁有屋內夾層和密室的建築,大家可能會直覺想到「安妮之家」,以及二戰德國佔領荷蘭期間,安妮‧法蘭克與她的家人,為躲避納粹而藏身屋內的故事。同樣都是隱藏在屋內,我今天要分享給大家的,是一間位於閣樓內,好讓天主教徒在裡面做禮拜和舉行彌撒的「吾主博物館:閣樓上的秘密教堂」(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Our Lord in the Attic)。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那些天主教徒們,不光明正大地去一般教堂做禮拜,而必須秘密地到閣樓內的教堂呢?難不成他們正在祕密結社,從事一些不可告人的活動嗎?
教堂建造的時代背景:從天主教統治到新教統治的荷蘭
要回答上面的問題,可得從十六世紀中葉,荷蘭起兵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歷史開始說起了。當時,荷蘭境內的新教徒(特別是喀爾文教派)勢力逐漸壯大,為反抗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國王)與天主教教廷的壓迫式統治,在威廉‧奧倫治親王(Willem van Orange)領導下,許多省和城市紛紛起兵反抗西班牙。
反叛前期,在諸如1573年的阿克馬解放與1574年萊頓解放後(請見《荷蘭的光輝十月:阿克馬與萊頓解放日》),阿姆斯特丹市的新教徒,也在1578年,將原先的天主教徒市長和一批官員趕走,隨後控制整個城市。
整個大時代背景,是人文主義思潮瀰漫在歐洲,荷蘭境內也因奧倫治親王曾主張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和信仰自由(freedom of conscience),採行過「每個小市民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政策原則。十七世紀時,甚至有許多不同教派的教徒,從其他國家移往荷蘭逃避宗教迫害。然而,在一片號稱「容忍」的氣氛中,由於各省統治權和宗教勢力依舊分歧,共和國遂在1651年決議:各省得以自行設置對於宗教的相關約束(註1)。
在新教徒趕走天主教市長並掌控整座城市後,至少佔阿姆斯特丹五分之一人口的天主教徒,瞬間成了「次等公民」。既然城裡的教堂只開放給新教徒使用,天主教徒們不再能公開地到教堂做禮拜或彌撒,只得另外尋找私人場所秘密進行。這樣的情況,直到1853年天主教教區和相關制度正式恢復後才宣告解除(註2)。
秘密教堂的建造者:天主教商人Jan Hartman
就在那天主教徒受到打壓的年代,天主教商人的揚‧哈特曼(Jan Hartman)與他的家人從德國來到荷蘭定居。他在1661年5月,以大約一萬六千荷盾的價格,買下座落於阿姆斯特丹市區運河旁的一棟大房子,以及與其相鄰的兩間小屋。接著,他請人花了近兩年整修房屋,好讓閣樓相連在一起,並進行那偉大神聖的興建教堂計畫。裝修完畢後,他們家外表看起來雖然和一般樓房沒什麼兩樣,屋內3樓與閣樓以上的空間,卻隱藏著一座貨真價實的天主教教堂。
這座天主教教堂的主保聖人(Patron Saint)是聖尼可拉斯(St. Nicholas)。教堂從1662年啟用以來,直到1853年天主教恢復合法以前,供天主教徒在此秘密集會將近兩百年。1887年,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斜對面的聖尼可拉斯教堂(Basiliek van de H. Nicolaas)落成啟用後,秘密教堂在隔年,即1888年起,多了吾主博物館的身分,在阿姆斯特丹是僅次於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的第二老博物館。2015年9月22日,現任王后Maxima還曾前來參加這座吾主博物館裝修完畢的開幕儀式(註3)。如今,屋裡的擺設,是以還原十七世紀的模樣為主;閣樓上的教堂,則延續十九世紀以來的風格。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2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3
左:秘密教堂所在建築物,外觀和一般荷蘭房屋沒什麼兩樣,不過內部可就大有玄機了。(圖片來源: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in Amsterdam

右:2015年9月,現任王后Maxima參加秘密教堂裝修完畢後的開幕儀式(圖片來源:Amsterdam heeft nieuwe schat erbij: Museum 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見證阿姆斯特丹繁華歷史的平凡樓房
瞭解前面的故事背景後,就可以實際入內參觀了!博物館入口在秘密教堂的隔壁棟,訪客將先購票入場,至地下室欣賞房屋結構的剖面模型,以及房屋與周遭街道的相對位置圖。為了防止屋內年代久遠且脆弱的木質地板和樓梯遭到破壞,訪客須在此為雙腳套上鞋套,接著才走過一條地下六公尺深的地道,通往秘密教堂那棟樓。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4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5
向訪客展示房屋構造的模型剖面,模型下方則是標示建築所在的街道和運河位置圖。(©陳亮宇攝影)
十七世紀時,這棟房子的0樓跟1樓,是哈特曼一家人的居住所在。窗邊擁有充足的光線與良好的視野,街景和運河清楚映入眼簾,且運河上盡是船舶、桅杆和風帆。在由東印度公司引領創造的海上黃金時代(Golden Age),荷蘭應是當時世界上擁有最多船隻的國家了。運河上停滿船隻的景色,也正是阿姆斯特丹繁榮的象徵。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6
街道這側的窗戶光線充足,而且這裡也是紅燈區的街道之一,不僅人聲鼎沸,更意味著夜幕低垂後,將可以從這裡看見對街的櫥窗們(當然博物館只開到五點就是了)。(©陳亮宇攝影)
參觀完十九世紀風格的廚房後,訪客沿著狹窄走道與樓梯,繼續參觀樓上的接待廳,並欣賞四周掛滿華麗的展示品。據說,哈特曼先生還在德國時,只是一個麵包師傅的學徒,而後在阿姆斯特丹才成為事業成功的商人。這裝飾豐富的接待廳,就是哈特曼先生為了向客人展示他的財富和成功而布置。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7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08
接待廳四周布置的華麗展示品們。雖然哈特曼先生不具有貴族身分,卻在壁爐上方展示一塊紋路徽章,以強調其地位。(©陳亮宇攝影)
秘密教堂的第一位神父:Pertus Parmentier
相較於氣派的接待廳,屋內走道和其餘房間多半走小而美路線。十七世紀住在屋裡的,除了哈特曼先生一家人,還有一位駐堂神父:Petrus Parmentier。1636年4月,才35歲的他,從南尼德蘭的Ghent來到阿姆斯特丹。雖然當時城內天主教徒已無法公開說出自己的信仰,Parmentier依舊努力實踐他被派駐至此的使命:盡可能地感召願意信仰天主教的靈魂。哈特曼先生將房屋修建成秘密教堂後,神父便住進這裡,在隱密的空間裡繼續他神聖的工作。
屋子裡無論哪個房間的床鋪和床架,都小得有些誇張,睡覺的人恐怕得曲著身體才能就寢。屋內尚有個特別的房間:between room,就介於上下樓層的樓梯之間。在房內工作起居的人,應該早已習慣狹小的空間,以及來回走動的人潮。根據記載,每當禮拜開始前和結束後,總有約150人小心翼翼地攀爬這裡的木梯子,通往閣樓上的秘密教堂。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0
左:屋內供起居的小小房間(圖片來源:www.nrcreader.nl

右:Petrus Parmentier神父的肖像。(圖片來源:www.preview-urls.com
秘密教堂的主保聖人:聖尼可拉斯
這座教堂的主保聖人為聖尼可拉斯。屋內除了他的塑像,還有幾幅以他的故事作為主題的畫作。屋內的圖畫可以說明,至少在十七世紀時,荷蘭人已經有在12月5日與家人一同度過聖尼可拉斯節的傳統。此外,我特別喜歡其中一幅畫的情境:一位欲嫁女兒的貴族,因為窮到無法提供女兒的嫁妝,甚至使得女兒們可能得面臨去賣淫的命運。當他們正在苦惱之際,博愛而慈善的聖尼可拉斯從窗邊朝屋裡丟了三袋金子,讓一家人得以為女兒舉辦一場像樣的婚禮。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1
由Cornelis de Vos在1640年繪製的《聖尼可拉斯的慈善》(The Charity of St. Nicholas)。(圖片來源:wikigallery
閣樓上的秘密教堂:神聖而莊嚴
終於,我們來到位於3樓的教堂。這裡就是數百年來,天主教徒秘密進行禮拜和彌撒的地方。雖然缺少了雄偉的建築外觀,也沒有高聳的塔尖,但是舉凡聖母堂(Lady Chapel)、長凳、告解室、聖器收藏室、管風琴等天主教堂該有的元素,這裡一樣也沒少。訪客可以先望向窗外喧囂的街道,再回頭感受教堂裡莊嚴肅穆的氣氛。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2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3
在教堂內由下往上看的視野。(©陳亮宇攝影)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4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5
教堂裡的管風琴彈奏處(左)和聖母堂(右)。(©陳亮宇攝影)
今日教堂:實踐自由與寬容的象徵
根據史料記載,荷蘭歷史上,每個城市或多或少都曾存在過類似「閣樓上的教堂」的秘密宗教集會場所,只是沒幾個能良好地保存至現代社會。因而,我們今天能實際在阿姆斯特丹這間秘密教堂參訪,實屬難得。當然我們也不能忘了,必須先有教徒為了信仰虔誠地付出,才有如今眼前的一切。
此外,你會不會好奇:難道從十七世紀啟用以來,直到天主教恢復合法的兩百年之間,這座秘密教堂從來沒被外人發現嗎?畢竟每當舉行禮拜、彌撒或其他儀式、慶典時,可是有上百人在此棟樓進進出出呢!
這個懷疑沒有錯!坦白說,除了前來秘密集會的天主教徒們知悉此地,阿姆斯特丹市的新教徒當局,自始自終都曉得這座教堂的存在。但由於荷蘭對宗教採取相對容忍的政策,市政當局也就默許不同教派的宗教團體,繼續以非公開的形式存在城市裡(也有些新教城市會派人監視其他宗教團體的活動)。畢竟,荷蘭反抗西班牙和天主教教廷的主因之一就是宗教迫害,自然不想重蹈覆轍。
換句話說,這間秘密教堂就在宗教改革、衝突與容忍的歷史糾葛中,隱身屋內數百年,默默地實踐荷蘭人對於宗教自由的理想。
有趣的是,這間秘密教堂距離著名的老教堂(Oude Kerk)不到一百公尺,同樣位於德瓦倫區(De Wallen),也就是紅燈區裡面。不過,她並沒有因此成為姊姊妹妹阿姨們的心靈沉澱所。自1952年開始,這間閣樓上的教堂,成為一群信仰天主教的藝術家每周日聚集的地方。將來,如果你計畫走訪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不妨提前幾個小時抵達,先到秘密教堂感受一下這裡悠久的歷史,以及對市民自由和寬容的表現。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6     20160129_Amsterdam-Hidden-Attic-Church-27
左:教堂內的聖尼可拉斯塑像。(©陳亮宇攝影)

右:教堂地下室收藏品陳列室的聖彼得(St Peter)塑像。這個塑像原先守護著阿姆斯特丹另一間秘密天主教教堂De Pool,但後來被人移動至此(©陳亮宇攝影)
後記1
我和一個朋友在2015年11月拜訪這間秘密教堂。推開大門走進0樓入口,四周看起來不像博物館,比較像是藝廊,怎麼看都不像會有教堂。走到盡頭服務台,我向值班的先生問說:「Is here the entrance to the secret church?」這位叔叔笑瞇瞇地回答:「Yes, here is the entrance to the secret church!」。花了一小時參觀完畢後,友人向我表示,先前聽我興高采烈說要去拜訪「秘密教堂」時,覺得應該只是我為了揪人同行而掰出來的,沒想到她真的叫作「秘密教堂」,而且是名副其實的「秘密教堂」。
後記2
在入口購票時,叔叔問我們說:「Are you students?」我回答:「Ja, we’re students from Leiden.」這位叔叔就爽快地幫我們用七五折票價結帳。過去幾年,雖然也在荷蘭不同城市的博物館買過數十次門票了,這回倒是頭一遭嘴巴上說自己是學生,連學生證都還沒拿出來,售票員就開學生票了(很多博物館甚至沒賣學生票或優待票),所以特地寫在這裡紀念一下。

博物館資訊
Museum 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地址:Oudezijds Voorburgwal 38-40, 1012 GE, Amsterdam
電話:+31 (0) 20 624 6604
票價:成人票為€10,另有優待票與孩童票,可使用博物館卡(Museumkaart)。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六為10:00~17:00,周日與假日為13:00~17:00

註1:這雖然是尼德蘭諸省實踐宗教寬容的典型表現,卻也可能會跌破外人眼鏡,畢竟在其他天主教教廷一元統治的歐洲地區,是不可能出現類似情況的。
註2:值得補充一點,荷蘭南部的城市由於天主教徒人數較多,受到「官方」打壓的程度,也就不如北方省份來得高。
註3:Queen Maxima opens renovated ‘Lieve Heer op Solder Museum‘

參考資料
Anne Versloot (ed). 2015. Museum Ons’ Lieve Heer op Solder: OUR LORD IN THE ATTIC.
Wielenga, Friso. 2015. A History of the Netherlands: From the Six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Bloomsbury.

 

One Response

  1. 張恩典

    這間帶小小孩來很不錯,因為有設計幼兒高度才能找到的小瓢蟲,各種小角落小孩玩的很開心 – 不過要能耐爬樓梯的, 約四到六歲。

    回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