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無「束」:台灣互動空間設計師躍上阿姆斯特丹時尚伸展台

由台灣數位影像設計師張家瑞,新銳荷蘭服裝設計師David Laport,與義大利數位音樂作曲家Alberto Caruso在「非物質性: 仿旋轉木馬」(Immaterialicious: Carrousel de Mimetique)的時裝秀共同合作呈現的互動時尚秀。(更多資訊照片請由此處去)( ©Jan Willem Kaldenbach攝影)
頭赤炎炎,荷蘭人怎麼會放過這充滿陽光熱情的夏天呢?不論是城市或鄉鎮,各項戶外活動與音樂節如火如荼舉辦,本月初才剛結束國際知名的北海爵士音樂季(North Sea Jazz Festival),現在全球矚目的歐洲最大同志嘉年華(Amsterdam Gay Pride)相關活動也陸續展開,還有各種名目的戶外市集,熱鬧滾滾。除了戶外活動之外,藝文時尚的演出也五花八門。在本月初舉辦的阿姆斯特丹賓士時尚週(Mercedes Benz Fashion Week)活動期間,各家品牌無不大顯身手,將最美的一面呈現於每晚的時裝伸展台上,不論是新潮實驗性的藝術服裝或精緻美麗具實穿性時裝,都極具風格各領風騷。
其中一場結合服裝、音樂、以及多媒體影像互動設計的實驗性時尚秀「非物質性: 仿旋轉木馬」(Immaterialicious: Carrousel de Mimetique),格外顯得前衛也吸睛,來自台灣的旅荷互動視覺設計師,目前於台夫特理工大學「超身體(HyperBody)實驗室」攻讀博士的張家瑞,與多位歐洲時尚、音樂、視覺設計人才,共同創作了這場具有前瞻性的互動時尚演出,讓所有人驚艷於跨界合作的無窮可能性。
20160727_Jia-ReyCHANG_01
「非物質性:仿旋轉木馬」時裝秀,是由前衛科技時尚團隊
Nuages Gris所主辦,邀請五位新銳荷蘭服裝品牌設計師 (由左至右:NieuwJurk、Black Earth、David Laport、Jacob Kok、Schueller de Waal)共同展演據稱荷蘭史上第一場的互動時裝秀。位於照片正中間的影像即為服裝設計師David Laport,與台灣數位影像設計師張家瑞共同設計創作的作品。( ©Jan Willem Kaldenbach攝影)
結合時尚、數位音樂、數位影像的跨時代前衛時尚秀
在數位時代下,時裝為符合市場需求不斷創新,速食時尚當道,來不及消化就要進到下一季,而這些服裝設計師與時尚品牌要如何在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下建立自己的定位與辨識度,就是這場名為「非物質性: 仿旋轉木馬」的互動時裝秀所要探討的主題。這個由前衛科技時尚團隊Nuages Gris所主辦,堪稱是荷蘭史上第一場互動時裝秀,邀請五位荷蘭新銳服裝設計師 (NieuwJurk、Black Earth、Schueller de Waal、Jacob Kok、David Laport),與二位數位音樂作曲家(Tiago Cruz、Alberto Caruso)、四位數位影像設計師(Cyanne Van Den Houten、Emiel de Haan、Giulia Pri、Jia-Rey Chang)合作,呈現五組獨特的作品,於阿姆斯特丹極具盛名的展演場地Pakhuis de Zwijger進行展演。除了互動時裝秀,主辦單位也特別邀請了荷蘭以及比利時兩位專門研究時尚文化的教授,Danielle Bruggeman以及Stef Aupers,針對主題於秀前進行兩場演講。
20160727_Jia-ReyCHANG_02
左圖為服裝設計師David Laport的代表作品,印於飛行員夾克的圖案,體現服裝設計師在快速的後數位時代文化中如何找尋定位的概念。右圖可見影像設計師張家瑞從服裝設計師作品之擷取之靈感與連結,轉譯為更具幾何線條且簡潔的影像呈現。而透過模特兒秀場上的臨場肢體動作,影響著聲音與影像的變化而成為名符其實的互動時尚秀作品。( 左圖圖片來源: David Laport 。右圖:©Jan Willem Kaldenbach攝影)
在當晚的重頭戲互動時裝秀中,張家瑞與荷蘭服裝設計師David Laport、義大利數位音樂作曲家Alberto Caruso合作的壓軸演出,展現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成果,獲得在場觀眾與主辦單位一致好評。不同於一般單向傳輸影片,張家瑞所設計的幾何動態影像是活的互動影像,會因人因時而有不同的改變,他以曾與天后Sia合作的服裝設計師–David Laport的服裝設計做為創作起點,將一種無線傳輸科技安裝在印有設計師代表作品影像的飛行員夾克上,透過模特兒Michelle Elisabeth臨場的即興肢體動作,好似跟他所創作的幾何動態視覺即時對話,模特兒在舞台上的舉手投足等現場數據,都會影響不同的幾何圖型的反應,這樣獨一無二的表現方式跳脫以往時裝秀的風格,觸動了一場與眾不同的視聽聲光演出。
在這場時尚秀中,數位互動設計看似是最無相關的領域,參與這場活動的數位設計師張家瑞所學習的領域—互動建築,更是與時尚八竿子打不著,然而他的作品卻成為整個活動秀中的最佳主角,這個在建築圈裡打滾的大孩子,到底是怎麼咕溜溜的跑進時尚圈?建築與時尚、音樂、互動、多媒體、這些看似不同領域的關鍵字,又是怎麼在張家瑞手上嘩啦啦的精采演繹?
當晚作品的展演影片。( ©張家瑞攝影)

人與空間的接點——互動設計到互動建築
一般人想到建築設計,還能讀到博士,一定是蓋房子的專家,但令人驚訝(諷刺)的是,張家瑞連一棟房子都沒有蓋過! 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懂如何蓋房子,而是他自從大學以來,一直對於前衛科技發展有濃厚的興趣,這也是為何當初會選擇來荷蘭台夫特理工大學建築系「超身體實驗室」進修博士的原因。他說:「很多朋友,甚至家人,至今也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做甚麼? 一般人認為讀建築系就是要蓋房子,但其實蓋房子不需讀到博士,我研究的互動建築,是與科技脈動相關的跨領域建築設計與技術,廣稱為『互動建築』。」
「互動建築」聽起來似乎抽象且陌生,但其實概念很簡單,舉凡所有能跟人互動的高科技裝置,都是互動建築所探討的項目。像是許多新穎的辦公室內會設置有感應元件,當人進入空間時,即會觸動開關而開燈就是一例。你也一定看過很多未來電影的場景,空間會自動供應所有需求,或是人可以跟空間互動,甚至說話,這也是互動建築的一部分。電影模擬看起來好像輕而易舉,要如何在現實環境落實互動技術跟空間的連結性,就是互動建築設計師所要面對的課題。
張家瑞互動建築的部分研究,提出成為超細胞(HyperCell)的可變形單元為基礎,即可建構出各類不同需求的家具,並可隨時間變化以利使用者使用,可參看影片簡單了解其概念。( 影片來源: 張家瑞)。

現今有些建築案例就是透過感應裝置,進行氣流及氣溫的調節以保持空間的舒適度。而張家瑞的研究是追求像生物般有自我意識智能,不需透過操作即可自體調整的變動性裝置以符合空間需求與舒適,如建築的表皮應該像皮膚的毛細孔,可以主動配合環境作更具智能性的判斷而調節呼吸。在這個互動建築的領域中,除了要懂設計,也得了解互動科技的技術,也因此讓他接觸更多互動技術的相關領域,包含表演藝術、視覺設計、時尚與音樂。
研究空間與人的連結,不單單只是3D影像圖形在腦袋裡飛來飛去,創意、想像更是重要的元素。張家瑞認為,每個人身體裡面都住著一個小孩,意謂著每個人都有童心,如何結合科技而使空間使用率增加,讓空間也可以是種遊戲,於是「好玩」變成重要因素之一。像是這個月內快速竄紅的Pokemon GO,透過擴充實境(AR)的科技,讓整個世界變成遊樂場,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而張家瑞的研究,主要是在空間中人們所作的肢體動作,不僅僅只是侷限在滑動手機的屏幕。身體動作的伸展,透過科技的應用,能讓人更自由地跟空間產生連結,就像湯姆克魯斯在電影《關鍵報告》中操控未來電腦螢幕一般,這次的互動時尚秀也是根據這樣的基礎概念發展設計的。
張家瑞互動建築的部分研究,透過動態捕捉科技,微軟的Kinect將人投影至虛擬空間,以身歷其境的感受被超細胞(HyperCell)的可變形單元為基礎建構空間的變化性。( 影片來源: 張家瑞)。

一個領域多元發展–建築╳程式編寫╳藝術與時尚
從小愛畫圖而選擇建築設計的張家瑞常常開玩笑說,當初就是要躲過寫程式、算數學,才來念建築設計,沒想到繞了一圈,還是回頭來寫程式、算數學,現在他的研究與幾何視覺設計呈現,都得借助程式編寫的相關知識與工具來達成。透過程式碼,可以生成許多繪圖軟體所無法達到的複雜性與有機性,因此讓他「誤」入了所謂的創意編程(creative coding)的領域當中,去年(2015)更應Amsterdam Creative Coding組織之邀,在阿姆斯特丹Fiber數位藝術節( 註1)中與在場各國專業人士分享自己的作品。
為Creative Coding Amsterdam所準備的影片,擷取近年來張家瑞所設計生成的影像動畫影片。(影片來源: 張家瑞)
2013年為台灣前衛電子搖滾樂團「棋盤上的空格」所設計唱片封面之影像形成影片。(影片來源: 張家瑞)。
張家瑞除了沉浸於圖像生成的程式設計與注意高科技發展,對音樂、時尚與舞蹈也有極大的興趣。他在大學時代組過搖滾樂團,也愛逛街,平時對於時尚流行相當關注,認為服裝跟建築在設計上是可以互通的,在時尚界可是有許多服裝設計師的靈感都來自於建築師,相對的,建築空間設計也應該可從時尚設計找尋謬思。而在舞蹈方面,由於本身對舞蹈的興趣,在參與「超身體研究室」研究案中,與多位舞者合作經驗下,產生對於空間與動態身體對話的各種想像,進而延伸探討一般人身體在空間中的互動性。他說: 「或許這樣的空間設計多被歸類於多媒體互動藝術,但只要跟空間互動性有關係,就可以視為互動建築。而藝術也只是未來建築實踐路上的先行者而已。」結合藝術愛好與研究,探討互動建築的各種可能性,將空間、身體、互動、聲音、服裝跨領域之間的緊密關係,就是張家瑞所關切的設計核心。
這世界總是有多種可能性,誰說念建築就只能蓋房子呢?
與荷蘭多媒體藝術家Dieter Vandoren共同合作的空間投影互動作品,讓參與者能透過不同設計段落,與投射於空間中的光束互動。(影片來源:張家瑞

了解更多張家瑞
張家瑞的Vimeo
張家瑞的P&A LAB(Programming & Architecture) Blog

註1:2015是Fiber 數位藝術節在睽違三年之後,又重新組織的跨界藝術活動。內容以前衛的數位影音、視覺藝術、影像設計、程式設計、電子音樂等領域為主,讓國內外從事數位科技藝術領域的藝術家、設計人、程式設計師、學者及現場觀眾可以現場體驗,互相交流學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