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早在17世紀,鄭成功就幫台灣上了史上第一堂解殖歷史課

1
1662 年,尼德蘭人投降於鄭氏軍隊。(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s)
1662 年 2 月,當尼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荷語縮寫 VOC,下稱「東印度公司」)在福爾摩沙的末任總督柯雅特的船隻駛出已被「大明招討大將軍國姓」鄭森(即鄭成功)(註1)佔領的台窩灣港,習慣了近 38 年尼德蘭文化(註1)的原住民,還不知道他們即將面臨第二次的文化衝擊。而早就習慣了基督教新教禮教與使用羅馬拼音書寫新港文字的西拉雅人,由於居住的地理位置與明鄭的漢福佬人地域相近,是最首當其衝的原住民族。
台灣史上第一次官方「解殖」行動
這次的解殖,卻不只去除了尼德蘭留下的各項文化,同時也強殖了以明鄭集團福佬人為首的語言與文化,並打壓與去除了台灣南島原生文化的語言與風俗。對於一心想恢復大明正朔並深深受過南京國子監(註2)華夷之辨(註3)思想教育的鄭森來說,台島行之有年的「蠻夷文化」(尼德蘭文化)與原生文化(台灣南島文化),跟對大明發難的滿州韃子的文化風俗一樣,都是難以容忍的。
在那之後,全台第一座創建最早的新港教堂學校(1636 年)還有蕭壠神學院(1659 年),都於 1661 年後毀於明鄭之手 ── 這兩次教堂摧毀事件,象徵了福爾摩沙至此切斷與歐洲文化強烈連繫的臍帶。此後西拉雅四大社(註4)與周邊明鄭所能觸及的行政地域(承天府、天興縣、萬年縣)等地的原住民,開始被進行強迫式的解殖 ── 去尼德蘭化。但這次的解殖,卻不只去除了尼德蘭留下的各項文化,同時也強殖了以明鄭集團福佬人為首的語言與文化,並打壓與去除了台灣南島原生文化的語言與風俗。

1624 年尼德蘭人所建的熱蘭遮城。(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s)
伴隨「解殖」的漢文化全面引入
請記取 17 世紀末的這場歷史教訓,讓我們衷心祈禱自己不會再次成為被壓迫者與壓迫者。在明鄭後繼者鄭經授意下,陳永華於 1665 年指導興建了承天府孔子廟(今台南市南門路),不承認過往尼德蘭文教,自稱全台首學,開始強勢殖入華夏文教,規定所有男童(不分原漢)滿 8 歲就得入社學接受初等經史教育,而後更通過一系列的教育制度,達到原住民族的去尼德蘭化與其原生南島文化,進而讓當地的族人在語言與文教上福佬化。
宗教上更是大力推廣東南沿海的媽祖文化與明朝的護國神真武玄天大帝,建了如位於現今臺南民權路的北極殿(1665 年),也在拆毀 Fort Zeelandia(熱蘭遮城,或澤蘭蒂雅城)內的教堂後,興建了「開台」天后宮(1668 年),重重打壓原住民所信仰的基督新教以及僅存的原始信仰,讓原住民的漢福佬化更進一步地展開。生活習俗更是由於人力的稀缺與農業的需求,部落族人開始得跟漢人一樣,在赤崁耕地與各屯墾營(左營、林鳳營等)進行種植,讓生活習俗只能更進一步貼近漢福佬文化群的生活模式。無法習慣與接受這種新文化霸權強殖之平埔原住民,只能開始逃入深山,以隔絕自己被明鄭漢福佬文化迫害。
政治制度上,原先尼德蘭人准許平埔各社推舉長老代表,進行自治與組織評議會等諮詢機構,每年由南北各路與共和國締約之加盟社進行一次大會;雖然這些組織的構成,都是為了解決尼德蘭人在台人數不多的擴張治理及宣教而創立,但它們也發揮了實質性的良善功用,促成雙方不會容易發生戰爭衝突。明鄭後無此溝通管道,彼此之間的不滿總是以武力衝突為最終解決手段,也讓不滿的弱勢方(原民方)只能撤離原居地,或選擇接受漢福佬文化。
寫出此篇文章,是想介紹此島的第一次的官方「解殖」給原住民所帶來的文化衝擊;這次歷史上的去除過去文化,不只是解除一個過去的霸權文化,卻也同時是「解殖者」再次將自己帶來的官方文化(漢福佬)強殖於「被解殖方」(南島文化)。
請記取 17 世紀末的這場歷史教訓,讓我們衷心祈禱自己不會再次成為被壓迫者與壓迫者。

1652 年,尼德蘭屬東印度公司與各原住民族代表召開的年度會議情形。(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 Public Domains)

註1:尼德蘭:筆者堅持用「尼德蘭」(Nederland)而非荷蘭(Holland),因為荷蘭原本只是尼德蘭國家其中一個省份的名字。當代會用荷蘭這詞描述整體尼德蘭國家,個人認為是當時研究福爾摩沙尼德蘭時期文獻的學者多參考英、日文文獻紀錄時,英文文獻多用(Dutch)這名詞稱呼整體尼德蘭國家,但學者們並沒有用「Dutch」這詞羅馬拼音直譯成「達曲」,而是轉用日文文獻名詞的(オランダ)的羅馬拼音音譯來稱呼整體尼德蘭國家,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與積非成是,從此大眾對其便為荷蘭,而不是以世界各國官方正式認知與真實的尼德蘭為國名。
另荷蘭省後來劃分成兩個省份,也就是現在的南、北荷蘭省,而「Dutch」其實在英文辭彙中有貶抑的意思。

註2:鄭森:鄭成功原名鄭森,後明隆武帝賜名成功。
南京國子監:明代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和最高學府,於明洪武 15 年(1382 年)奉明太祖朱元璋詔令所建。清順治 7 年(1650 年)改為江寧府學,後於咸豐年間毀於太平天國戰爭。

註3:華夷之辨:「中華思想」的別稱,認為居於中原的華夏民族為文明中心,因而有了以漢人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

註4:西拉雅四大社:指荷蘭時期蕭壠、麻豆、目加溜灣及新港四個西拉雅族大社。

 

本文原刊載於MaTa Taiwan,標題為《原來早在17世紀,鄭成功就幫台灣上了史上第一堂解殖歷史課》,經同意轉登文章後增編內容,未經特定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此轉載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荷事生非立場。

One Response

  1. 廖老師

    日本殖民 又再次被強迫皇民化,二戰結束後又再次需要漢化。台灣的地理位置使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需要不斷接受來自各方的文化與政權。

    回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