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親子教養專欄」自律與約定: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從明確的生活作息做起

視覺設計:©Chao-Ling Ting。

本文作者Irene,是在台灣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兒童治療師,具兒童發展心理學和職能治療背景.目前住在荷蘭四年,育有兩個寶貝。


個人主義高漲下的紀律遵守共識

荷蘭擁有一個尊重多元與個人自由意志的社會,但跟任何社會一樣,也存在相當明確的規範與共識。就筆者長年旅居荷蘭的在地觀察,多數荷蘭民眾普遍有紀律地遵守所在社群或社會的規範與秩序,這使得他們在行事上,通常比較不會耍賴或取巧。這當然有其社會發展與歷史脈絡的因素,不過筆者今天倒是想從自己身邊的一些觀察與自身經驗,談談「紀律」這件事,在荷蘭教養中,是如何被落實。


紀律教養的文化

多數荷蘭小孩,在小小年紀就能自律地遵守許多規範,例如:他們在外面玩耍,一定會在跟父母約定的時間前到家,或是騎單車上學時,也不會為了貪快而違反交通規則。從孩子的表現看起來,紀律的教養或許正是荷蘭整體社會對規範高度遵守的基石之一。其實所有的自律都是他律的內化,大人或小孩皆是。先有「紀律」的養成,才有「自律」的表現。

在荷蘭的教養文化中,「紀律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家長普遍都會給予孩子很明確的規範,在執行的力道上,也會非常深刻。就讓筆者從最基本的生活作息談起吧!


生活作息-最平凡也最困難的紀律

有一次和同樣身在荷蘭的台灣朋友聚會時,好友-婷和我談到了荷蘭孩子的自律,婷在所屬的教會中負責帶領八個孩子進行活動,這些孩子分別來自三個家庭,年齡橫跨零到八歲,每位小朋友都能遵守與爸媽的約定,在固定的時間自己上床睡覺。我當時聽到,簡直難以置信,後來才了解到,荷蘭孩子不論假日或平日,都有固定的起床與就寢時間,對他們來說,準時上床睡覺是理所當然的事。

此時,我心中冒出更大的疑問:年紀這麼小的孩子,是怎麼學會遵守與父母的約定?婷向我講述另一個案例,有一回她到朋友安妮塔家參加派對,當大人們在樓下聊天時,安妮塔的孩子在樓上因睡不著而號啕大哭,聽到孩子的哭聲,安妮塔未顯慌張之色,只是每隔五到十分鐘就上樓確認孩子有無安全,之後就回到樓下和大家繼續聚會。大約過了半小時後,安妮塔的孩子還真的就自己睡著了。聽完婷的描述,我體會到荷蘭父母對養成孩子作息紀律的決心與執行力道。


硬邦邦的紀律,真的行得通嗎?

身為母親,我當然也嚮往能像荷蘭家長一般,養成孩子在固定時間就寢跟起床的作息紀律,多希望女兒也能每晚七點半準時上床睡覺,然而同時,我也懷疑這種讓孩子哭到睡著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與情緒發展真的好嗎?會不會有其他負面的影響,像是哭著睡著的孩子,隔天是否更容易生氣?養成作息的紀律真要如此硬邦邦,不能有些彈性嗎?


荷式生活紀律大挑戰

想起過去在女兒一歲多時,我和先生決定嘗試著讓女兒在規定時間,於自己的房間就寢。第一天晚上,女兒持續哭了幾十分鐘,在門外聽著女兒的哭聲,我們心裡滿是不捨,最後只好妥協,還是進房哄女兒入睡。

第二天,當女兒再次因無法入睡而大哭,我們改變做法,每隔五分鐘就進房看她一次並告訴她:「媽媽就在外面,你乖乖睡覺,明天起床再來玩喔。」女兒依舊大哭,最終我們又再次妥協,進房哄到她睡著為止。

我請教荷蘭的鄰居家長,她告訴我:「一開始訓練的時候,孩子的確會哭鬧,但幾天後他們就會明白,時間一到就該睡覺,睡飽起床之後就能開心玩耍」。

帶著鄰居的建議,我重新思考,突然想通,其實我們只是希望女兒能準時上床睡覺,所以我們想到一個折衷的辦法,先在女兒房間,陪伴她入睡,之後我們就回自己的房間。出乎意料的是,女兒這晚睡得很好,隔天睡醒還很開心。至此之後,女兒雖然偶爾會在半夜醒來,跑來我們的房間,但大多時候都能自己睡到天亮。或許我們無法像荷蘭父母那樣堅持讓孩子哭到睡著,但還是可以找出屬於我們自己養成孩子作息紀律的方式。

視覺設計:©貝拉 Cia Yun。


紀律作息的重要性

可預期的生活作息與充足的睡眠,能夠帶給孩子們安定感,進而穩定孩子們的情緒。荷蘭的孩子常在課後相約到朋友家玩耍,荷蘭父母會明確告知自己的孩子和對方家長該回家的時間,也會希望對方家長能夠配合。有時孩子會因想玩久一點而鬧脾氣,但荷蘭父母仍會堅持原先的約定,而孩子最終也會接受。於是乎,親子間的默契就在幾次約定的拉扯後養成。

有一回,我帶孩子們去公園玩耍,身旁的大孩子跑來詢問時間,因為他得在五點趕前回家。當我告訴他快五點了,他立即騎上單車返家。親子間對於紀律的默契,清楚地讓孩子知道,只要遵守與父母間的約定,不要擅自違反,爸媽就會信任並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


學校的紀律

不只是家庭教養,荷蘭的學校當然也有明確的規範,例如:在荷蘭的小學,所有的孩子必須在早上八點半前進校門,要是遲到,家長和孩子必須一起向老師說明原因,中午用餐時間結束,孩子們無論有沒有吃完,都必須將餐盒收起,不能繼續再吃。女兒剛上小學的頭兩天,還會帶著有剩餘飯菜的便當盒回家,但第三天之後,女兒帶回家的便當盒都是空的。

結構且紀律的生活作息,才能讓孩子們有所適從,反之,失序的生活作息才更容易讓孩子們情緒不穩。去年帶孩子們回台灣時,因為與台灣家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我們經常延後孩子們的就寢時間,又常常提前叫孩子們起床。當時女兒才三歲,兒子也才一歲多,加上台灣天氣比較炎熱,孩子們很難好好休息,反而常會在一些事情上哭鬧,我當時得同時面對家人在教養上的質疑和孩子的情緒,實在感到力不從心。這次經驗令我意識到維持孩子們的作息紀律非同小可,不單對孩子重要,對父母也是意義重大。


結語

建立有紀律的生活作息,是穩定孩子們情緒的重要關鍵。當孩子養成遵守與父母約定的習慣,便能與父母間建立健康的安全依附關係。紀律與自由的平衡,幫助孩子保持的生活與情緒的穩定,孩子們也能更有安全感與他人互動,並自在地探索這個世界的美麗。


內容企劃&文字編輯:廖冠濱、黃又嘉、陳亮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