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心》從不以為意到積極抗疫:荷蘭全力避免成為下一個義大利

自2月27日荷蘭「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所」確認境內第一個武漢肺炎病例後,直到截稿的3月18日為止,全境已累積2051個確診病例,其中有58人死亡。(圖:NOS新聞)


歐洲對這次疫情初期的低估,讓這隻狡猾的病毒如同特洛伊木馬,在城內人們還忙著參加嘉年華會,一片歌舞昇平的鬆懈狀態下,攻其不備,輕而易舉地攻城掠地,如今歐洲各國也只能亡羊補牢,以「減災」為目標,全力挽救情勢。但相較於英國政府不作為的「佛系抗疫」,荷蘭政府在發現情勢不對後的作為還算相當積極。


「新冠肺炎」(Covid-19)或「武漢肺炎」疫情每天持續發展,本文從個人體驗,儘量如實呈現荷蘭政府、媒體與民間,自2月27日第一個官方通報確診病例後,截至目前為止所採取的防疫措施,以及我們在「全國部分封鎖」狀態下的生活情形。


荷蘭是個病人,現在我們要來治療她

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終於正式將「武漢肺炎」定性為「全球大流行」,表示傳染病已在全世界多國出現重大且持續人傳人的情形,而這樣定調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改變各個國家應對疫情的態度(註1)。

許多歐洲國家在疫情一開始爆發時,除了派專機從武漢撤僑,針對中國湖北地區和特定城市進行入境管制,在機場行李轉盤上方螢幕,定期閃現勸導人們若出現發燒、咳嗽,加上有中國旅遊史,就待在旅館房間裡,並打給相關醫療專線的訊息外,其他的生活一切如常。

面對詭譎狡猾的「武漢肺炎」,在一開始對病毒了解有限的情況下,台灣政府便抱著「防疫視同作戰」的態度,以將病毒防堵在境外為目標,積極地進行篩檢和感染案例的隔離、接觸者追蹤檢疫等,建立起全國性的防疫機制,防疫成果全球有目共睹(註2)。

我和我荷蘭夫婿今年回台過農曆新年,跟大家一樣,隨著疫情升溫,在生活的各個面向上都更加注重個人衛生:在基本的勤洗手、遵守咳嗽禮節外,出門戴口罩、隨身攜帶消毒酒精、視需要測量體溫等,對台灣人來說都是防疫基本功。但歐洲沒有戴口罩的習慣,碰到要去公共場所、密閉空間怎麼辦?

在2月26日搭機返回荷蘭前,我的心情七上八下。除了擔心搭乘長途飛機長時間處於密閉空間可能提高感染風險外,也不知回到荷蘭後是否會因亞洲面孔而受到歧視,但其實更讓我感到不安的是,荷蘭萬一爆發疫情,在不戴口罩、不量體溫,再加上—更糟糕地—人們對這個病毒的嚴重性不以為意(「這不過就是一個嚴重一點的流感!」)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自保?

當我們抵達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出關後在等行李時,我看到唯一關於「武漢肺炎」的訊息,就是上述所說的機場行李轉盤上螢幕閃現的勸導文字。

「這麼鬆懈真的好嗎?」習慣了台灣上緊發條的防疫生活,站在史基浦機場行李大廳的我,在過於如常的社會氛圍中,抗拒著抓起口罩戴上的衝動,有種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侷促感。於是在返家後,我們完全出於自願地進行了自保也保人的十四天居家健康管理。這並非荷蘭政府對台灣入境後的規定。事實上,當時荷蘭除了隔離包機回來的人以外,因為沒有在境內出現病例,所以並未執行任何入境檢疫。

自2月26日起,我們每天在家量體溫,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直到3月10日為止。在這段期間,婆婆協助我們採買民生物品放在門口。經過十四天的健康管理後,很幸運地,我們很健康!


但荷蘭卻開始生病了!而且病情發展的極為迅速

自2月27日荷蘭「國家公共衛生與環境研究所」(RIVM)確認境內第一個「武漢肺炎」病例後,直到截稿的3月18日為止,全境已累積2051個確診病例,其中有58人死亡,死亡病例的年紀介於63到94歲之間,大多原先就有健康問題3。

病例多集中在荷蘭南部的北布拉邦省(759人),其次為林堡省(265人)以及南荷蘭省(241人)(還有84名病例的居住地不明)。值得注意的是,被感染者中有485人是醫療人員,表示100名檢驗確診的感染者中,就有23.65人是醫療人員。

荷蘭2020年3月18日確診病例數與分佈圖。(圖:RIVM


有義大利作為前車之鑑,許多荷蘭的專家學者自世衛組織宣布「武漢肺炎」成為「全球大流行」後,大力要求政府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因為若現在不採取行動,8到14天後,荷蘭就有可能變成下一個義大利(註4)!

在疫情開始後,荷蘭政府只是請民眾落實勤洗手、不握手、遵守咳嗽禮節,要求確診病例數多的北布拉邦省民眾,一旦有發燒、咳嗽症狀就待在家裡。到了3月12日,荷蘭政府終於升級防疫,以增加「社會距離」為原則,試圖減緩病毒傳播速度,為醫療體系爭取時間。這包括:

1. 只要有感冒、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的人便待在家裡,並避免與人接觸。這規定從北布拉邦省擴及到全國。若症狀加劇,再打給家醫。

2. 取消超過100人的聚會,這包括博物館、音樂廳、劇院與運動賽事等公共場所。

3. 在情況允許下在家工作。

4. 高風險族群(老年人和抵抗力較弱的人)避免群聚和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並呼籲民眾減少探視。

5. 醫療人員的工作很關鍵,除非出現感冒發燒症狀才待在家,並且不能出國。

6. 要求大學提供線上教育,不進行大型講座活動。

因為兒童和年輕人不是高風險族群,所處環境國際化程度不高,原本在12日祭出的防疫措施中還不包括中、小學停課,但在專家學者的大力呼籲下,到了15日,荷蘭政府再次升級防疫,全國中小學、托兒所、技職學校自3月16日(星期一)起停課至4月6日(星期一)。父母在醫療體系、警政單位、大眾運輸和消防單位工作的孩子,由學校免費提供照顧,讓父母能夠繼續工作。老師為在家學生進行線上授課。此外,自3月15日(星期日)下午6點起至4月6日止,關閉所有餐廳、咖啡廳和酒吧(不包括旅館)。3月16日下午4點後,仍可外送和外帶,但需儘量避免人群。運動和健身俱樂部、三溫暖、性俱樂部和大麻店,也從3月15日下午6點起關閉到4月6日。政府同時呼籲人與人之間盡可能保持1.5公尺以上的距離。

這所有措施都將實施至4月6日星期一為止。


首相針對「新冠危機」的歷史發言,全國收看人數超過七百六十萬,僅次於運動賽事

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於荷蘭時間3月16日晚上7點,針對「新冠危機」(corona-crisis)向全國民眾進行約10分鐘的講話,史無前例地吸引了全國超過七百六十萬人收看,收視率僅次於世界盃、歐洲盃足球賽事。荷蘭上次由首相面向全國進行講話,是1973年發生石油危機時。

荷蘭首相呂特16日晚間面向全國的電視演說。(圖:NOS新聞)


在這短短的十分鐘演說中,呂特以沉著的語氣,首先向此次因為新冠病毒而失去親人的民眾表達慰問,並祝福在醫院治療、在家裡恢復的民眾能儘快恢復健康。再來他對高風險族群喊話,指出政府絕對會盡最大努力減低他們感染的風險。他接著強調,面對這次空前的全球公衛危機,一定要根據專家意見做出明智決策。而今晚他要給大家的消息是沈重的:

「新冠病毒來到我們國家了,而且暫時不會消失,要解決這個困境沒有簡單快速的方法。現實的情況是,在不久的將來,荷蘭很大一部分的人口會被感染。這是專家現在的評估,因此他們建議,在疫苗和藥物出現之前,要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並建立控制的『群體免疫』。…但建立『群體免疫』需要花費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此期間,我們需要保護高風險族群。」

呂特為荷蘭民眾指出三種防疫方向:

第一種:最大程度進行病毒篩檢,讓病毒在低風險族群中受控的傳播。受感染者大多出現輕症,確保醫療體系負荷的了,並逐漸建立「群體免疫」。這是政府現在努力的方向。

第二種:放任病毒不管。這在感染高峰期將會癱瘓醫療系統,沒有足夠醫療效能治療脆弱的老年人和重症病患。政府當然將不惜一切代價避免。

第三種:無休止地嘗試阻止病毒流入。這意味著完全鎖國。這種嚴格的方法乍看之下很吸引人,但專家指出這不是幾天或幾週的事,鎖國可能必須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且後果嚴重。只要疫苗一天不問世,新冠病毒還在全球傳播,荷蘭就不可能倖免。

呂特最後強調,政府接下來還會視疫情發展調整防疫政策,力求取得防疫和讓生活正常運行的平衡,並保證政府將全力支持受這次疫情衝擊的產業、公司和個人。他在發言最後呼籲:

「在所有的不確定中,有一件事是很明確的:我們面對的任務十分艱鉅,需要靠全國1700萬人一起來達成。我們終將能克服這個困難時期。」


荷蘭能夠避免成為下一個義大利嗎?

就在我這幾天整理荷蘭新聞進行撰稿的過程中,荷蘭的確診病例數已經擠進全球前十名了。歐洲對這次疫情初期的低估,讓這隻狡猾的病毒如同特洛伊木馬,在城內人們還忙著參加嘉年華會,一片歌舞昇平的鬆懈狀態下,攻其不備,輕而易舉地攻城掠地,如今歐洲各國也只能亡羊補牢,以「減災」為目標,全力挽救情勢了。在台灣看過最高規格的檢疫隔離機制後,再來檢視荷蘭在醫院裡和在家的檢疫隔離措施,確實會令人捏一把冷汗。這從他們被感染者中有將近四分之一是醫療人員即可看出。荷蘭的檢疫速度和標準真的需要加強和提高。

但相較於英國政府不作為的「佛系抗疫」,荷蘭政府在發現情勢不對後的作為還算相當積極。首相更在第一時間親上戰場,發言感性與理性並重。政府同時針對企業、商家和個人釋出穩定人心的經濟援助方案,包括替雇主為因此次疫情而減班休息的員工負擔90%的薪水;公司企業接下來三個月不需繳稅;自由從業者可申請最低工資補助;暫時取消城市稅;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延至半年後繼續還款;有需要緊急現金援助的公司可立即申請4,000歐(約台幣13萬元多)補助。

不過隨著疫情發展,「群體免疫」是否為現階段正確防疫方針,是否需要進行全面封鎖等,荷蘭各黨議員仍在辯論之中。亞洲防疫的成功案例,其中特別是台灣、香港有針對性且大規模地進行篩檢,而成功防堵並控制疫情的經驗,也在荷蘭國會針對「新冠危機」的辯論中被提出,成為荷蘭進一步調整檢疫方針的重要參考。我深深以台灣為榮!

有一點,倒是我回到荷蘭後慢慢學會的:面對問題,務實解決。這裡有辯論,但沒有口水戰,有擔心,但少有歧視。就在17日晚間,全荷蘭各大城市相約於晚上八點鐘,一起為在前線奮戰的醫療人員鼓掌。這包括荷蘭國王全家。聽到荷蘭各地民眾在自家門口、公寓陽台上同一時間響起掌聲,那種互相支持鼓勵的命運共同體之感,卻也是我在台灣不曾感受過的(註5)。

荷蘭國王與皇后致全國人民的鼓勵訊息。(圖:荷蘭皇室推特帳號)


至於我們在「全國部分封鎖」狀態下的生活,說真的,到目前為止還算一切如常。除了週末暫停拜訪家人、接待朋友,改以視訊聯繫外,垃圾與資源回收車按照時間前來,超市採買也能透過網路訂購,由專人送到家門口。我們住的是小鎮,小鎮街道原本就靜,現在因為車流減少,更靜了。白天我與先生在家各據一方工作,工作完了就出門散步。出了家門往右走15分鐘,便能進入荷蘭中部最大的森林一角。荷蘭的白天逐漸變長,在不下雨的時候,傍晚5、6點的天空還很蔚藍明亮。荷蘭接下來的疫情會如何發展還得靠全民努力。這幾天家家戶戶前的庭院花草開始冒芽綻放,有春天將臨的氣息。希望2020年遲來的春天能盡快到來!

荷蘭,加油!全世界,加油!


本文原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評論網(2020/03/19),原文網址:歐洲之心》從不以為意到積極抗疫:荷蘭全力避免成為下一個義大利,作者:陳玫妏/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長居荷蘭。本文經原作者和自由時報同意轉載文章後刊登,未經特定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註1:2020年3月12日BBC中文〈肺炎疫情:世衛宣佈新冠為「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註2:2020年3月6日中央通訊社〈駐義代表投書:義大利對台停航或隔離是過度措施〉。

註3:這是RIVM官方網頁上的說明,但根據「Leven in Nederland 台灣護理師的荷蘭生活記實」的第一線觀察,內部資料顯示,荷蘭目前的重症病患,有50%都小於50歲,而且沒有潛在疾病。

註4:2020年3月11日,荷蘭廣播聯盟(NOS)新聞「專家警告:荷蘭8到14天就會變成今天的義大利!

註5:2020年3月18日,NOS新聞:〈荷蘭在夜間八點為全國醫護人員鼓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