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荷蘭兄弟會(上)

許多歷史悠久的兄弟會是屬於大學裡的菁英俱樂部,十九世紀初能夠進入大學就讀的若非超級菁英知識份子即為家有恆產的好野人。(來源:flickr#Claremont Colleges Digital Library)
果你對美國青春影集或電影熟悉的話,大概知道如果主角是高中生故事內容大概會圍繞著書呆子被霸凌、啦啦隊隊長跟某某球隊隊長在一起之類的,如果背景在大學,那大概就是喝到掛、不知道在幹嘛的噁心 party 跟宿舍門上有奇怪羅馬數字的瘋狂兄弟會。看到這你是不是開始懷疑自己走錯網頁,來到美國文化介紹的專頁?不要懷疑,這裡是「荷事生非」官方網站,只是今天要說的是大家一直以為只有在美國存在的組織 –「兄弟會」。
為了避免你懷疑這是筆者虛構的故事,請試著回想一下,你曾不曾在八、九月期間,看到全身冒著酸臭味,蓬頭垢面的年輕人成群結隊的在城裡穿梭?或者穿著特異,但一樣蓬頭垢面的年輕人在路邊大喊疑似執行某種奇怪的任務。不要懷疑,那就是他們。
事實上,瘋狂兄弟會可不是美國的專利,荷蘭是少數(據說是目前歐洲唯一)有兄弟會傳統的國家。雖然沒有門上有神秘羅馬數字的大宿舍,但奇奇怪怪多如牛毛的規定可不是鬧著玩的。到底荷蘭兄弟會是怎麼一回事,讓我慢慢來告訴你。
Fraternity」 — 兄弟會正確的英文用詞。翻譯成兄弟會,常會帶來誤解,事實上兄弟會的組織並不限於性別,大多數都是屬於男女共同組成,更進一步來說,基於兄弟會組成的一大目的「聯誼」,如果侷限了性別,這個會大概也活不了太久。兄弟會也不全是為了聯誼與玩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歷史人脈傳承的意義,而且通常都有非常嚴謹的組織架構與龐大的財產。你沒看錯,說的確實是「財產」,不只是金錢、設備、房產,有時還有自己的雇員例如廚師。
兄弟會是個存在於大學裡的組織,但與學生會不同,它並不屬於學校的正規組織,一個大學也不限有一個兄弟會,而成員組成也不僅限於該所大學,但兄弟會大都有其區域性(註1)。以大學城 Delft 來說,當地的大型兄弟會超過三個,其成員大多為 TU Delft 的學生,其中不少人雖就讀於其他學校,但仍透過親朋好友的介紹,輾轉入會。
許多人問起「為什麼學生要加入兄弟會?」、「加入的好處是什麼?」,讓我們姑且把這個問題分成三部分。
以短期來說,對剛從高中畢業搬離父母家,來到大學城讀書的青少年而言,若想快速的認識新朋友,加入兄弟會是最快的一個選擇。在正式開學前,許多兄弟會便開始舉辦許多各式各樣的 party,這無疑是一大誘因。更別提,兄弟會都有專屬的交誼廳(根據各會財務狀況大小不一,但至少都有兩個舞池以上),附屬設備從啤酒吧檯、雷射光、乾冰、DJ 臺樣樣不缺。你說,回到青春期你是不是也會心動?另外,各個兄弟會下還存在著各個以興趣為分類的子會,例如划船隊、合唱團、爵士樂隊、滑雪社等等,除了在各自練習組織外,表演性的社團也都同時扮演著娛樂活動時的表演人員,定期與不定期的巡迴演出也是賺取個人外快的一種方式。
20140317_brotherhood_1     20140317_brotherhood_2
兄弟會之我家冰箱一號與我家冰箱二號(註2)。(©Demon 攝影)
若以經濟為考量,加入兄弟會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前所言,兄弟會大多擁有自己的房產,以 Delft 最大的兄弟會為例,其名下就有上百戶的公寓,容納人數從五人到十幾人不等。如果你加入了兄弟會,便可以遠低於市場價格的租金進駐其名下的宿舍。
長遠來說,兄弟會成員間有強烈的認同感,對於同一兄弟會的成員有種自己人的強烈歸屬感,而這份歸屬感並不止於學生時期,在畢業、實際投入社會之後,這種屬於自己人的認知,在人脈上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成立多年的兄弟會,其歷史動輒上百年,會裡的「前輩」早以不再是當年的毛頭小孩,許多人都已成為社會的骨幹,對於出自同一「血脈」的後輩總是多了一份親近。
說到這裡你是不是也心動了?但加入兄弟會可不像加入 Facebook 粉絲團一樣簡單,談完權利,我們下一篇再來告訴你需要付出什麼義務。如果你已經等不及,迫不及待想知道這群鬼孩子到底在忙什麼,附上 Delft 第一大兄弟會 DSC 官方網站,您可以自己看個仔細(但請不要說是我說的,筆者真的很怕被殺人滅口)。
註 1:許多歷史悠久的兄弟會早期的前身,均屬於存在於大學裡的菁英俱樂部,十九世紀初能夠進入大學就讀的若非超級菁英知識份子即為家有恆產的好野人。他們常會在校園附近尋找一個固定的聚會場所,在課餘聚會討論時事以及玩樂。其型態有點類似於所謂的仕紳俱樂部。受當時的時代背景的影響,許多兄弟會早期成員均只限於男性,畢竟當時的女人受高等教育的情形並不普遍,但這個情形在社會逐步開放後漸漸的成為男女共存的一個組織,只是各個兄弟會之間開放情況與時間點各不相同。
隨著一代一代之間的傳承,兩百年前的小小俱樂部,經過一代代的「精英份子」的經營(例如活動場地的出租、地方企業的贊助等等),也就越來越興盛與繁榮,加上許多成員在畢業後的回饋使得不少兄弟會都成為該地區的富甲一方的組織。
註 2:許多人會問,這麼壯觀的冰箱是不是開趴踢前的準備?但其實不是的。每個兄弟會下各個家庭的家規不同(家規是由各個家庭的「家長」規定)。而我家的家規是,啤酒冰箱一號跟飲料冰箱二號如果空了,就是負責採購的大一菜鳥有所失職,所以家裡冰箱長年都維持在這種狀態,高年級學生隨手拿,低年級學生要每天盯著冰箱補充新貨。至於你喝了多少,請在冰箱旁邊的登記簿上作上記號,每個月底,負責擔任會計的大二學生會統計你這個月的開銷,然後跟你收費。(下一篇文章裡我們會更仔細的介紹兄弟會裡的權力組織架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