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政府為達成循環經濟而提出許多政策措施。(圖片來源:hollandcircularhotspot.nl)
上回(目標 2050 年:解讀荷蘭政府眼中的循環經濟)我們已經回顧了荷蘭政府在 2016 年公布的「跨部會循環經濟推動方案」(以下簡稱跨部會方案)之中的幾個核心概念。這個跨部會方案中,荷蘭政府規劃了五個面向的政策措施,分別是調整法律與規範、合理的市場誘因、提供資金、促進知識與創新、以及國際合作。每個面向下,則又提出許多預計(或已經)使用的工具,用來實現循環經濟轉型。
事實上,無論是在荷蘭、臺灣或其他國家,政府公權力持有的政策工具,不外乎法規、租稅、補貼和預算,差別只在於運用方法和運用的對象。這篇文章便是要從這個角度切入,配合一些周邊的資料,簡要地探究跨部會方案中提到的幾項重要工具,是從什麼樣的政策思維著手?怎麼被運用的?它們的成效如何?同時,也藉此思考臺灣在推行循環經濟時,可以學習荷蘭運用哪些方面的政策工具?
面向 1 – 調整法律與規範(Fostering legislation and regulations)
在推廣創新商業模式時,法律規範往往是第一道關卡。例如 AirBnB、Uber 和電子支付等等議題,都曾在世界各地引起法規上的爭論。面對循環經濟,荷蘭政府選擇透過「Ruimte in Regels」計畫,檢討可能構成障礙的法律規範。關於「Ruimte in Regels」,荷蘭官方英文文件中稱為 Smart Regulation Programme,但原文的意思應該是 Space in Rules,直譯為:在法規中創造空間。
Ruimte in Regels 計畫
這個Ruimte in Regels計畫早在 2013年就開始進行,目標是為綠色創新企業或投資者清除法規上的障礙,促進荷蘭綠色產業成長。最初這個計畫著重在生物經濟(Bioeconomy)發展,直至近年擴展到循環經濟議題的範疇。整個計畫是由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基礎建設與水管理部聯合 Rijksdienst voor Ondernemend Nederland、Rijkswaterstaat Leefomgeving(職能分別類似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及水利署與環保署)以跨部會的形式推動。
在這個計畫中,執行單位除了開放窗口讓企業或投資人回報以外,也主動和企業合作,調查目前的法律規範,對既有綠色創新的商業模式造成哪些阻礙。這些阻礙被系統性歸納分析後,再經過不同部門合作,找出解決方法。無論是已經被解決或是仍在處理的問題的相關文件,都可以在計畫的網站上找到,讓遇上相似問題的投資者可以汲取前人經驗。例如殯葬業者就曾提出,因為過去的法律規範塑膠的使用,使得符合生物經濟原則的綠色塑膠無法用於安葬死者。最終,荷蘭政府藉著法案屆期的機會修改相關標準,讓綠色塑膠得以被使用。
直到 2016 年為止,Ruimte in Regels 計畫已經消除了超過 80 項法規造成的創新阻礙,並在期望在 2020 年以前,再額外消除另外 80 項的阻礙。除此之外,荷蘭政府也預計未來將在這個計畫的架構之下,創造出規範上以及實體空間上的實驗空間。但關於這部分的細節沒有被詳細說明,仍待後續的追蹤報導。
Ruimte in Regels 透過政府與創新企業合作,移除法規中對於綠色創新發展的障礙。(圖片來源:ruimteinregels.nl)
廢棄狀態(waste)、副產品(by-product)、終止廢棄狀態(end-of-waste)
邁向循環經濟的其中一大挑戰,是物品在法律上的身分。在過去,一件物品只有產品(product)和廢棄狀態(waste)兩種身分,副產品(by-product)和終止廢棄狀態(end-of-waste)這兩個概念,要直到 2015年處理甘油原料(glycerine)和石質料粒(stony granulate)議題時才被提出。自此,荷蘭政府希望將它們應用到各個產業層面。在「2017 – 2029 年全國廢棄物管理計畫」(荷文簡稱 LAP3)中,則實質的討論並定義何謂廢棄狀態、副產品、終結廢棄狀態。
其中,副產品(by-product)顧名思義,是指在生產某項產品的製程中所產生的物料,且這項物料不必再經過特殊的處理,即可以合法且明確地被再利用;另外,當物料(materials)的擁有者已經、想要或必須棄置(discard)該物品,則它可以被稱之為廢棄狀態(waste);若處於廢棄狀態的物料經過恢復(recovery treatment),並有明確使用目的、有市場需求、合乎使用規範,則可以被認定為終止廢棄狀態(end-of-waste)。目前歐盟已經通過鐵、鋼、鋁廢料、銅廢料以及回收玻璃的副產品認定原則,荷蘭則已經設立回收料粒的終止廢棄狀態認定原則。這些認定原則關注的多是物料的清潔狀態,是否帶有不安全的物質,以及怎麼有效地被二次利用。預期在未來將有更多品項的材料被冠上這套邏輯,使更多被閒置的資源在法規上更輕易地被接納。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