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職:三個月的荷蘭找工作心路歷程

圖片來源:Linkedin

求職的旅程對每個人來說,應該都不是一個好受的經驗。儘管說服自己不要著急,當身邊的人陸續找到工作,或是自己手上僅有的面試機會一個一個的斷線,也會忍不住焦慮或自我懷疑。而在海外這樣陌生的環境,讓求職這件事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雖然目前已經幸運且順利地找到工作,但回想起求職的這三個月,仍覺得彷彿獨自一人走進幽暗無光的隧道,不知道前方是否有出口、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看見光。如今撥雲見日,也希望透過記錄這段歷程、曾經受過前人和身邊朋友的許多建議,分享並幫助更多人。本篇文章聚焦在經驗分享,分為三大部分:面試前準備、面試,以及面試後。關於我的求職心情紀錄,可以看看我另一篇文章:海外求職|在自己的時區裡,安身立命 In My Own Time Zone

背景介紹
筆者為鹿特丹管理學院(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 RSM)供應鏈管理碩士畢業。來荷蘭求學前,在台灣有四年左右的工作經驗,且在Deloitte做過顧問(由於國際知名企業就職經驗在海外找工作有點優勢,因此筆者在攻讀碩士期間並沒有實習經驗),目前在荷蘭企業擔任Demand Planner,工作要求是面對市場端做出精準的需求預測、面對生產端則確保能在對的時間產出對的數量交付給客戶。


一、面試前準備

履歷&動機信
我畢竟不是專業的人資,不知道怎麼製作出完美履歷,我想也不會有百發百中的履歷存在。但從以前在台灣求職、申請碩士、申請實習到後來申請正職,履歷一直有在更新、修改。過程中也有請朋友幫忙給意見,或是跟學校職涯中心預約諮詢,所以我想我唯一能給的建議,就是盡量多跟其他人交流自己的履歷,多使用相關資源,找尋可以改善的空間。

履歷一頁或兩頁?
不需要拘束一定要一頁或兩頁,如果工作經驗豐富且與申請職位相關度高,一頁寫不下,寫到第二頁也並無妨。我的履歷是兩頁,但我在第一頁有summary讓人資在篩選時可以快速看到重點摘要,再根據他有興趣的部分進入細節。

大方展現照片、國籍,個人興趣
另外一個我覺得荷蘭履歷有趣的點是,之前聽美國工作的人分享,最好不要放照片、國籍等,因為美國對種族方面比較敏感。但在荷蘭朋友反而建議我可以大方地放上去,尤其台灣這塊招牌在荷蘭業界名聲算是挺好的。台灣履歷也不習慣放上個人興趣,但在荷蘭可以放,因為荷蘭蠻重視求職者的休閒規劃,從中了解求職者的更全面的樣貌,以及評估求職者是否跟企業文化相契合。

動機信重要嗎?
我個人認為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著墨動機信,因為不是每個HR都會看。個人建議可以準備一個版本,適時微調,有些時候如果動機信非必要,我也會略過不附。例如我曾經面試過Nike,對方就很直接跟表示他沒有看我的動機信。

求職管道
LINKEDIN
我沒有透過獵頭或是Networking,雖然大家都說在海外工作networking很重要。一方面是自己的個性還是比較內向,再加上沒有著急到覺得需要強迫自己去認識人的地步,因此求職前期,還是以宅在家裡透過Linkedin投履歷為主,並很幸運的在這個階段就獲得理想的工作。

持續投遞直到引起注意
想分享一個蠻有趣的經驗,有幾家我長期專注的公司,只要對方開出新的相關職缺,我就立馬投遞,一兩個月以來持續不斷地收到拒絕信,直到某天我居然因此受到人資的注意,後來打電話或寫信聯絡我,最後獲得進一步的面試機會。這樣的狀況發生不只一次,也不是只發生在我身上,所以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蠻好讓人資注意到的方法,只是需要時間累積,也算是佛系求職了。

投履歷的時機點也很重要
這個也是求職路上的朋友給我的建議,盡量在職缺開放的前三天就可以把履歷投出去,不用修到完美或是非要附上動機信不可。因為如果太晚投,通常人資就會從前面已經收到的履歷開始篩選並邀請面試,而後來投的就很容易被暫時凍結,所以時機點也非常重要。

在公司沒說NO前,先別否定自己
我現在這份工作,當初開在Linkedin上的JD是要求精通英文和荷蘭文的,但出於某種原因,我仍然被邀請去面試且被錄取了。因此,雖然這個重點已經蠻多人分享過,我覺得還是很值得再次強調。若真的有看到理想的公司或職位,就算有一、兩個條件沒有符合對方開出的標準,仍然可以試著投遞。畢竟,多投這一份工作也不會額外多花太多心力,而有投總是有被看見的機會,但若一開始就否定自己而放棄,就完全沒有進一步的機會了。


二、面試內容&應答小技巧

整體而言,我覺得荷蘭企業的面試官蠻重視人生中每個重大決定的合理性,履歷內容也看得很仔細(因此問題也會跟履歷高度相關)、在意是否具備工作相關能力(能具體陳述過去的經驗作為例子),以及休閒娛樂(必考題)。另外,荷蘭面試也很注重交流。由於亞洲人在外國人眼裡普遍有安靜、被動、不直接的印象,所以我在面試過程裡,都會試著在對話中找時機提出問題或是自己想法,不會等到對方問我才回答。

自我介紹
必考題。我的自我介紹結構是由四大部分組成:
1. 最近的經歷(以我的例子就是剛取得的學歷)、
2. 過去工作經驗(只介紹跟面試職位有關的相關內容)、
3. 轉換生活的動機(銜接為什麼會到荷蘭以及未來規劃),
4. 日常休閒。

我採納在英國工作朋友給的建議,通常都以休閒、興趣作為自我介紹的結尾,可以將面試開場導向一個比較輕鬆的氛圍,而不是讓面試官只能從專業和工作方面來提問。

我觀察到跟台灣不同的部分,荷蘭的面試官通常也會自我介紹,包含經歷、已婚未婚、有無小孩跟平常興趣。我在台灣的面試經驗,幾乎沒有遇過會介紹自己的面試官,最多就只說是什麼職位而已。因而,在荷蘭面試的交流上會有比較平等的感覺,而不是像在參加口試。

準備一個萬用的故事
在經過了多場面試後,我逐漸構建出一個結構明確的故事來闡述自己的處事風格。為了減輕準備面試內容時的負擔,並將這個故事延伸成為許多問題的共同答案,我會建議使用STAR原則來架構這個故事。下面有以我自己的經驗用STAR原則的例子:
• S (situation) : 公司大型專案推動過程遇到各部門的抱怨以及衝突
• T (task) : 溝通協調各部門需求,同時滿足主管對該專案的期待
• A (action) : 開會前會、會後會、提早讓相關人涉入決策、使用工具協助理解或可視化過程或結果
• R (result) : 該專案成為best practice、第一個拿到專案獎金的案子、獲得外派機會
因為這個STAR裡面有牽涉到我的領導能力、專案管理能力、平行溝通和垂直溝通能力、工作衝突&挑戰、經歷過的挫折、最有成就感的事,所以只要面試遇到諸如此類相關問題,我都一律用這個故事去做進一步的闡述。

圖片來源:Are you a STARR in your job interviews?

遇到一時答不出的問題怎麼辦
可能是大學受到企管系說屁話或是管理顧問工作的訓練,我自己有秉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要給出直接且負面的答案,在合理的情況下盡量延伸。例如被問到會不會荷蘭文,就算荷蘭文爛到只會幾句話,我會說我正在學,而不是直接說「我不會」;有沒有SAP經驗,我會說:「我沒有以使用者身份直接使用過,但當顧問時曾經協助企業評估過系統功能以及需求分析,其中包含SAP,因此看你怎麼定義有沒有SAP經驗。」

如果問到一些觀念題,例如「你覺得採購決策應該要考量哪些成本」,我會說:「就我所知有1..2..3…,其他部分我不太確定,但我覺得應該是4…5..6..」,尤其是entry level的工作,其實對方並沒有期待完美答案,就算說錯,至少面試官也能理解你的思考模式。

如果遇到情境題,例如「如果你心裏不同意你主管/同事,你怎麼處理」,一時心裡沒有想法的話,我會進一步請他把情境設定的更精確,為自己爭取時間,情境越具體回答起來也會越有說服力,像是問他「不同意是開會意見上的不同意,還是被指派工作的不同意,如果是意見上的不同意,我通常會XXOO處理;如果是工作指派的不同意,我會依照不同意的原因OOXX處理。」

個人經驗考古題
常見問題
• 自我介紹
• 為什麼要雇用你
• 缺點/優點
• 朋友或主管怎麼形容你
• 對自己的未來規劃
• 為什麼這家公司
• 為什麼這個職位
• 為什麼荷蘭
• 打算在荷蘭待多久
• 怎麼處理工作上的衝突
• 為什麼這個領域
• 最有成就感的事
• 最有挫折感的事
• 最有挑戰的經驗
• 對於專業能力的了解
• 如果有人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會怎麼反應

其他印象深刻的問題
1. 你覺得依照你的條件和背景,我們對你最大的concern是什麼?
2. 由於跟亞洲人過往的合作經驗,我們擔心雇用亞洲人在溝通和做事方法上會比較被動或不敢發言,你覺得自己能勝任嗎?
3. 你在CV上寫的興趣有鋼管、寫文章和當背包客,看起來都是偏個人活動,是不是比起團隊合作更喜歡一個人行動?

給面試官的問題
這個也是必考,有面試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絕對不能沒有準備這題,除了讓面試官知道自己有備而來,同時也是瞭解自己適不適合這個公司以及職位的機會。我不會在這個階段問類似薪資和轉調的問題,而是依照面試官的職位提出一些相對應的問題,例如director我可能會問一些策略和市場的問題,如果是manager我會問一些組織、部門、職位相關的問題。以下簡單列舉一些我常問的問題:
1. 組織&文化
• 公司組織的樣貌?(垂直還是扁平)
• 公司文化?
• 公司重視的價值?跟主管的溝通是否容易?
• 你喜歡你的工作/公司嗎?為什麼?(通常會讓他們有點不知所措)
• 如果有研究到一些市場變化、趨勢,可以問公司的策略和應對
2. 職位
• 該職位KPI是什麼
• 該職位最有挑戰性的地方
• 該職位職涯發展的可能路徑
• 該職位團隊規模
3. 流程
• 接下來的招募流程為何
• 大概多久可以知道結果
4. 個人
• 對於這次的面試對話內容,你對我勝任這個職位有沒有任何concern (爭取敗部復活)


三、面試後&總結

被拒絕
被拒絕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積極找尋改善自己的空間和機會,因此得知被拒絕後,通常理由都是找到其他更適合的人這種粗略的通知,但我都會在寫信去追問具體原因,在哪部分他們覺得我的條件或表現不夠適任。有時候理由跟自己根本沒有關係,這時候就不用太難過;如果是自己可以改進的,就知道下次面試要怎麼調整或加強。面試是需要熟能生巧的,除非超級幸運,否則很難一次面試就錄取。

工作簽證
有些公司錄取後,都會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簽證的問題,所以會以辦理KM來不及上班為由,問你是否可以用search year visa工作。但如果已知該公司能協助辦理,我還是會要求公司一開始就走KM辦理流程,中間如果對方提出一些困難,可以主動想辦法去找答案協助排除他的擔憂,因為有些人資可能是荷蘭人或其他歐盟人,沒有辦理過的經驗,下意識會想避免這些問題。

以我自己的狀況為例,一開始對方覺得KM來不及在上班前發下來,所以希望我用search year申請比較快,但其實就算KM無法在上班前核發,只要公司遞交申請後,就可以到IND領取一個臨時的sticker,仍然可以在沒有新居留證的情況下開始工作。後來我跟對方說明之後,他們也很大方的直接幫我辦理KM了。

海外求職需要強健的心理素質
最後我想說,如果簽證還沒到期,財務也還無虞的狀況下,請不要害怕待業,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荷蘭的學生簽證在畢業之後還有三個月的效期,之後又給一年的search year visa,時間是非常充足的。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和空間去思考自己是誰、想要什麼,做一些平常想做但是覺得沒時間做的事,珍惜生命中難得的空白。如果你才20幾歲,未來還要工作40年以上,幾個月的空白不會對職涯任何影響。

我的待業期間,除了找工作之外,跟家人去旅行、報名了幾堂線上課程、精進理財投資知識、重新開始寫文章&經營部落格、持續健身和學習鋼管,生活依然充實。而那時的我也不會知道,經營部落格這件事也能多次在面試中成為自己的亮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