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荷蘭美術館:從萬頭攢動到冷冷清清

疫情期間,一個人在展廳獨享與〈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相處時光。(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自從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2013 年完成了為期十年的修復,重新開張以來,我因為各種可愛的原因(學業、工作、約會、當地陪、躲暴風雪、喝下午茶)去了不下十次這個藏品多到不行的美術館。通常,國立博物館裡總是人滿為患,尤其是聚集了黃金時期各大名家畫作的榮譽展廳(gallery of honour)、及廳廊底端被荷蘭政府規定每個小學生畢業前一定要參觀的〈夜巡〉(Nachtwacht)隔間。〈夜巡〉是荷蘭著名畫家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的代表作,將近四公尺高的帆布上,擠了十八個十七世紀阿姆斯特丹民兵團的成員、十來個林布蘭為構圖考量安插的模特兒、和一隻雞。此畫最初是為該民兵團訂製,所以甫完成時掛在當時總部 Kloveniersdoelen 建築的大廳內(註1);後在被移至阿姆斯特丹市政廳時(註2),為配合室內兩側柱子的寬度,畫面的四邊被切割,其中以左方裁掉了兩個人影響最大(註3)。 爾後,除了兩次逃離暴君(拿破崙和希特勒)而搬遷外(註4), 這幅畫作一直在國立博物館展出。

每次去國立博物館,都期待自己和〈夜巡〉能在如此曲折的故事線下,完美邂逅。但每次見面,這幅矌世巨作前都擠滿了全世界平均身高最高的荷蘭人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讓我從來只能鑽著頭、從大家的手機和相機螢幕裡,稍微跟當初付了錢給林布蘭的那十八個民兵團團員分批認識。自從 2019 年的「Operation Night Watch」修復計畫啟動後,情況顯得更為窘迫,因為〈夜巡〉從那時起,就被一大個玻璃框隔住──框裡是畫作和研究人員及修復師;框外則是平均身高每年繼續長高的荷蘭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的手機相機、和 3C 產品螢幕上反光到不行的玻璃框背後的〈夜巡〉。總之,從 2013 年至今,我從來沒有一次完整看到過〈夜巡〉裡全部的人,直到今年中共專制政權惹出的 SARS-CoV-2 疫情。

在修復計畫啟動後,被一大個玻璃框隔住的〈夜巡〉。(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國立博物館的宗教與巴洛克藝術展區,平時擔負常設展動線入口消化成群結隊的看展民眾的重任,如今因疫情間的人數控管,變得空閒許多。(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荷蘭在 2020 年春天第一波病毒肆虐之際,關閉了所有博物館。後來百業待興時,博物館們紛紛恢復營業,但直到十月首相終於開始強烈建議大家在室內戴口罩後,我才再次踏進這些孤寂了好一陣子的珠寶盒裡。疫情間的博物館,在採預約制、掌控每個時段館內人數、甚至每個展廳都有人數限制的規定下,冒出好多空蕩蕩的展間、和原來少了人群後那麼美的藝術品。〈夜巡〉雖然還是躲在玻璃帷幕後,但我突然能自己一人獨享挑高的畫廊,好好把畫中全部的大人、穿著洋裝的小女孩(和那隻雞)一次全部看個過癮。緊鄰一旁的榮譽展廳中,也終於看到以前完全被參觀者遮住、比蒙娜麗莎還要小的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倒牛奶的女僕〉(Het Melkmeisje)。此外,Netflix 電視劇〈Ares〉裡最象徵的畫作〈受驚的天鵝〉(De bedreigde zwaan)裡的主角天鵝,也終於肥美地一整隻出現在我眼裡。

榮譽展廳的維梅爾特區:左是藝術家畫筆下的台夫特(維梅爾的故鄉和發跡地)、右是牛奶和女僕。(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受驚的天鵝〉來自同是黃金時期的荷蘭藝術家 Jan Asselijn。(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不只阿姆斯特丹,連海牙的美術館也空蕩蕩

相同的疫情美術館體驗,也在海牙以黃金時期畫作為主的 Mauritshuis 和收藏現代藝術與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的真實世界迷宮海牙市立美術館(Kunstmuseum Den Haag,或是早期大家或許更為熟悉的名字Gemeentemuseum)上演。

Mauritshuis 裡最有名的館藏,非〈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莫屬。這個接見過各國元首的少女,以往總是引來大家注目,我甚至常為跟她在同一展廳的其他畫作稍感不平;而疫情期間,幾乎每個參觀者都能獨自擁有一段與她共處的奢侈。我第一次準備要走向她時,看到展廳裡有一個人,一下寫筆記一下拍照、遠觀又褻玩,實在不忍打擾她,於是便先繞到了下一間展廳,直到看到她走出來才進去。換我進去後,有一對本來要進來的夫婦看到我正在裡面,也很有默契地去了其他間展廳,彷彿大家都聽得見彼此心裡得到一間只有自己的畫廊的狂歡。昔時,總是得和大家一起圍觀的一群正在圍觀外科醫生講授手臂肌肉紋理的〈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De anatomische les van Dr. Nicolaes Tulp),也頓時變得生動起來,好像少了真人的窸窣耳語後,畫裡的人物和情節全都活過來了。

Maurithuis 位於海牙市中心荷蘭中央政府的隔壁,離其他國際機構組織也都只有咫尺之距。我有一次走去 Mauritshuis 的路上就遇過荷蘭首相 Mark Rutte(首相平時多以雙腳和腳踏車代步,所以其實是個很容易遇到的人),就是那個拖到十月才叫大家在室內公共場合要戴口罩的人,而且只是「建議」。平時參觀人潮有比上下班時段大眾交通載客量的少女展廳,駐足過歐巴馬、梅克爾、凱特王妃等政要。(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疫情期間,不只每間展廳的人數限制,幾乎全部的博物館都在流動空間新添上了動線設置(如地板上的箭頭),好將觀者卡在一塊的可能降至最低。(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離市區有段距離的海牙市立美術館裡,疫情期間也靜得無與倫比。喜愛現代藝術的人,大概很難抗拒該美術館從印象派一直延伸到幾乎當代流派的收藏,尤其是貫徹蒙德里安創作軌跡的常設展,與漫舞著莫內、畢卡索、馬諦斯、康丁斯基、席勒等幾乎囊括了十九、二十世紀全部大師的作品。除了這些老白男外,海牙市立美術館也藏有 Louise Bourgeois(就是那個超大蜘蛛裝置的創作者)(註5)、Berlinde de Bruyckere 等當代重要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海牙市立美術館平時用來緩衝展覽區域的二樓大廳,總是聚集著逛累或迷路找洗手間的參觀者;如今卻像極了寒暑假期間空無一人的學校交誼廳。(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連續幾個具盛名的現代繪畫(馬諦斯)和當代裝置(Louise Bourgeois)展間,過往總是界於快要碰到展品和快要碰到其他參觀民眾之間;有了病毒後一切反而明朗了起來。(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這是莫內的〈紫藤花〉。比起最為人稱道的睡蓮系列,紫藤花總共只有七件作品,而海牙市立美術館恰巧在去(2019)年的一次修復過程中,從 X 光看見了躲在紫藤底下的睡蓮素描。莫內的花通常不管在紐約、巴黎、維也納或海牙,都是整個展間爆滿的保證。此生從沒想過會因為一個討厭的病毒,得到一個喜歡的空的莫內房間。(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席勒(Egon Schiele)在 25 歲時畫下自己的新婚妻子 Edith。畫作完成後不下三年,身懷六甲的 Edith 就喪命於 1918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三天後,席勒也隨了他的愛妻而去。百年之後,又來了一個帶走了全球數百萬人命的病毒;好在 Edith 仍因藝術而矗立。(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人少少的博物館,何時才能恢復人潮?

繞了倘大的海牙市立美術館一圈後,思緒又回到阿姆斯特丹。2020 年十一月初,荷蘭首相再度宣布將博物館關閉兩周的措施。我恰巧預約了關館前最後一天的國立博物館門票,於是就在道別了民兵團的各位後,晃悠到了擺放傳說中十七世紀的 William Rex 戰艦模型的展廳。須臾片刻,一個館方人員帶著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的攝影記者隨著我踏進空氣幾乎凝固的畫廊,向我表明他們在為當晚的記者會新聞稿發佈準備,並詢問我是否願意讓他們照幾張我參觀博物館的照片。我心裡想著,要多麼扭曲的歷史際遇,才能讓這個被殖民後代的千禧女性,大剌剌地戴著嚇了荷蘭人半年多的口罩,獨自站在他們曾經稱霸海陸的工具前,讓同樣曾經被殖民、現又轉為以文化和新自由主義侵略全球的報社記者,拍下沒過多久可能又要被下一波疫情吞噬的照片?

William Rex 的戰艦模型。(圖片來源:©王升含攝影)


雖然好奇這有可能濃縮成一張怎麼樣的千言萬語,我還是婉拒了拍照的要求;但也趁此機會跟他們小聊了一番。道別前,館方人員說,妳要好好珍惜呀,這是短期內博物館的最後一天了。我說,對呀,實在不懂博物館有什麼好關的──看看我們周遭:整個房間只有三個戴著口罩、隔了 1.5 公尺以上的人,而且館內本來就什麼都東都不能摸(所以難有表面交叉汙染),這大概是全阿姆斯特丹讓我感到最安全的地方了吧。語畢,高壯的博物館公關嘆了一口讓他瞬間矮了一截的氣;AP 的攝影記者則繼續喀擦、喀擦地捕捉模型船的雄偉和展間的淒涼。

兩周後,博物館重新開張了;到了十二月中,中央又因確診及死亡人數重新攀升決定關閉所有藝文及休閒場所;並,RIVM(荷蘭的衛福部/CDC)官員表示,第二波波疫情很可能遲至 2021 年三月才能控制住(註6)。在那之前,所有非必要的店家和產業,都仍面臨可能再次封城的關閉政令。在大部分荷蘭人將平息疫情視為己任之前,博物與美術館的生計或有如藝術之於疫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關關開開關關。


*本文為 Oranje Express 荷事生非與《想想論壇》合作產出,原文連結為:【荷事生非】疫情下的荷蘭美術館:從萬頭攢動到冷冷清清,經原作者和《想想論壇》同意轉載文章後刊登,未經特定授權許可不得轉載。


註1:該址現為 NH 集團的 Doelen 飯店。
註2:拿破崙占領荷蘭時,將其改為皇宮,沿用至今。
註3:英國倫敦的國家藝廊裡,有一幅 Gerrit Lundens 十七世紀時臨摹原版〈夜巡〉的畫作可供比照。
註4 :二戰時,館方為保護此作,將畫布從木框上卸下,捲起裝入畫桶中,並藏至兩百公里外馬斯垂克的天然洞穴裡。
註5:Louise Bourgeois’s Iconic Spider Sculptures Have a Surprising History
註6 新聞來源:RIVM: tweede golf mogelijk pas in maart voorbij


內容企劃&文字編輯:陳亮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