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派對夜之前—Netflix影集《孫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演員專訪

圖左至右依序為錢裕揚(Justin Chien)、海蒂.關(Highdee Kuan)與李松璞(Sam Li)。(圖片來源:Netflix and PAC)


阿姆斯特丹派對夜之前—Netflix影集《孫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演員海蒂.關(Highdee Kuan)、李松璞(Sam Li)、錢裕揚(Justin Chien)專訪


《孫家兄弟》(The Brothers Sun)2024年1月 4日在荷蘭Netflix 開播後,快速進入收視率前十名。2024年1月23日夜晚,Netflix 與 PAC(註1)合辦了一場派對,邀請《孫家兄弟》三位年輕的演員們海蒂.關(Highdee Kuan)、李松璞(Sam Li)、錢裕揚(Justin Chien),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 Boom Chicago 劇院,以派對和輕鬆聊天的形式,讓演員們能與這裡的藝術工作者、電影從業人員、記者們交流慶祝。

稍早前,午後,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飯店內,我得到了與三位演員問答二十分鐘的機會。兩天將劇集一口氣看完,閱讀了數篇他們的報導。發現在這些報導裡,臺媒喜歡問:錢裕揚的家世背景、身材與武打訓練,海蒂的混血美貌;美媒喜歡問:和奧斯卡影后 Michelle Yeoh(楊紫瓊)合作起來的感覺如何?本篇問答在短暫的時間裡,試著繞開這些問題,把好奇的焦點放回三位年輕亞裔演員如何成為今天的模樣。

有趣的是,如同《孫家兄弟》故事的文化背景有一半是臺灣,或說,臺裔的美國人/文化。而眼前這三位能說中文的演員擁有亞裔面孔,成長背景都是多國文化養成。考量所有人能發揮的最大值,那天下午,我們還是選擇使用英文作為訪談語言。

2024年1月23日夜晚,Netflix 與 PAC(註1)合辦了一場派對,邀請《孫家兄弟》三位年輕的演員們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 Boom Chicago 劇院,以派對和輕鬆聊天的形式,讓演員們能與這裡的藝術工作者、電影從業人員、記者們交流慶祝。 (圖片來源:Netflix and PAC)

問:
開場問題想給海蒂:妳有多國血統,且在荷蘭唸書、長大。所以這次應該有點像是帶著《孫家兄弟》光榮返鄉?想請妳多聊聊這個感受,以及妳在荷蘭的成長與回憶。

答(海蒂.關):
這次對我來說真的是美夢成真——能夠回到自己的家鄉(之一)來宣傳這齣戲。我在荷蘭的小鎮裡長大,大約九歲的時候就進了海牙藝術學院學跳舞,那時我夢想成為一個專業芭蕾舞者。芭蕾舞是我的藝術入門,也是我最初學到的自我表達方式,學會去發揮創造力與說故事。但我在十六歲的時候受傷了,沒辦法繼續跳,那時候我就毅然決然問我媽可不可以搬回舊金山。她問我說妳確定嗎?妳的朋友都在荷蘭這邊,那會是巨大的改變喔。但我那時就是很確定、清楚知道:我想要去好萊塢追求演藝事業。我很幸運、家人也都支持,就這樣從荷蘭搬過去美國了。


問:
我很喜歡這齣戲的對於(典型華人)家庭的那種描繪,也覺得你們兩兄弟(指演員錢裕揚與李松璞)與楊紫瓊之間的母子關係詮釋得很細膩到位。Bruce(李松璞 飾)就是典型的臺灣媽寶男;Charles(錢裕揚 飾)也是典型的臺灣長男——

答(插播,錢裕揚):
我們在真實人生裡的家庭背景和性格也差不多是這樣……

(續)問:
雖然這齣戲被定調為「黑色喜劇」,也有許多動作武打,但我自己倒是滿(意外地)被親情部分觸動到了。想問你們有特別做什麼演員功課嗎?或是導演在拍攝之外有安排你們和孫媽媽(楊紫瓊 飾)再多相處嗎?
李松璞也有提到過你與角色Bruce的相似處很多,比方說你們都是在美國、由單親媽媽帶大的孩子——能多聊聊這部分嗎?

答(李松璞):
我們兩個(指他和錢裕揚)很常混在一起。但楊紫瓊——你知道,她是國際巨星,行程很滿——就比較難。
我跟Bruce(劇中角色) 相像的地方的確很多:都是臺灣單親媽媽、在美國的小鎮撫養長大。我也完全懂Bruce怎麼被養大、在想什麼。比如說現實生活裡我也是花了很多時間跟媽媽溝通為什麼自己想走演員這條路,如同劇中的Bruce總是偷偷摸摸去上表演即興課那樣。

我後來跟我媽一起看《孫家兄弟》,在看第一集的時候,演到孫媽媽(楊紫瓊飾)跟Bruce在吃早餐,她就邊看邊笑,說那吃早餐的樣子就跟她和我的日常生活一模一樣。

圖片來源:Netflix and PAC

問:
說到角色經營,大部分關於錢裕揚的報導都著重在武打、身材訓練,出色的外貌與家世背景,今天就先不問這題了。比較好奇你的專業演員養成背景,能多聊聊你在南加大戲劇系就讀時候的訓練嗎?

答(錢裕揚):
我那時申請上南加大(USC)的全額獎學金學位,那一屆三十個人,畢業的有二十二個。那是一個很紮實的學位,每學期都有很多課程訓練:表演、動作、聲音、小丑表演(clowning)、舞台打鬥(stage combat)、社區藝術(communaute arte)、腔調訓練、配音訓練、舞蹈、音樂劇場(musical theatre)、唱歌……不過在所有演員養成的訓練過程中,我學到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困難的)是專注和紀律。身為一個演員,面對表演各式各樣的技巧,就是慢慢累積、去學起來。但我覺得專注和紀律是這個行業的核心,能夠幫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練/演出後又重新回到(renew)一個好的狀態。

比如說,在南加大時我演出過一場長達六小時的戲,連演兩晚,每晚三小時十五分鐘中場休息。兩晚六小時,持續待在同樣的黑盒子空間、同樣的場景裡,和同一批夥伴工作。那齣製作對我來說就是非常好的訓練,我必須長時間提醒自己專注和紀律,去待在角色裡,才不會在日復一日,冗長的景與景的切換、戲與戲的重複裡倦怠、懶散掉。

圖片來源:Netflix and PAC

問:
可以請三位都分享一下當初決定成為演員的過程和心境嗎?

答(海蒂.關):
比起一些比較傳統的表演媒介(medium),我一直很熱愛電影這個媒介,很著迷像《魔戒》、《哈利波特》所創造出的世界。我從小就比較孤僻,獨來獨往,常常回家就一頭栽進螢幕裡,也會自己拍一些短片。有時在人群裡會覺得格格不入,螢幕的世界會讓我覺得自己比較不孤單。當舞者的經驗則是讓我發現我很喜歡舞台,在表演的過程裡,我可以去成為任何我想成為的人,會有一種「活過來了」(alive)的感覺。我剛搬到美國的時候參與製片,但很快也發現這不是最想要的工作,所以就辭職了。決心過著每天跑試鏡的生活,然後去餐廳打工當服務生。要知道當你在洛杉磯當服務生,你所有的同事都是演員(笑),所以有很多消息的交流。哪裡有好的表演訓練班啊、哪裡有試鏡啊……大家會互相交流打氣。

那時我也學到紀律真的非常重要,你要隨時把自己保持在好的狀態裡,隨時準備面試、被拒絕、再面試……我現在覺得自己能在這裡,真的很幸運,很感激。

答(錢裕揚):
我記得自己決定要成為演員的那一刻,發生在臺北天母的一個公園裡。那時我正在跟當時的女友聊天,她問我以後到底想做什麼,我就說也許是某種可以結合劇場或運動的工作之類的,「我決定了,當一個演員」——大概是那時候的對話,我都還記得,那時大概十六七歲吧。在臺灣開始嘗試演出一些商業廣告後,就決定申請紐約大學和南加大的戲劇系,後來兩個學校都有給獎學金,我選擇去南加大。大學學的是劇場表演,後來才開始接觸螢幕表演。我很愛劇場,那是充滿挑戰性的地方,給了我最紮實的訓練。

一但決定要當演員後,我就開始非常專心在走這條路,去為這個職業量身打造一種紀律生活,斷捨離許多看似穩定的人事物。 我知道這不容易,尤其一個亞裔在美國要闖,但我就是非達到目標不可。那時聽說演浩克的演員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跑過至少八百個試鏡,我就想,那好、如果他可以有八百個,那我就要跑九百個,或一千個。

答(李松璞):
我人生裡最重的其中之一段對話,就是我當初如何說服我媽、說我要去當一個演員。因為我們都知道這個職業有太多風險,不確定性、不穩定的收入…….等等。但我那時就跟我媽說,在所有我人生所做過的事情裡(運動啊、寫程式啊……),演戲是唯一一件教會我「如何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事。演戲讓我去對「生而為人」這件事有連結和深思,讓我在日常生活裡擁有更多同理心、更有意願和能力去了解日常生活裡的每一個人,去和他們產生溝通和連結。那直接對我的日常行為產生改變,然後我媽看到了,她覺得就如同我說的、演戲真的有讓我成為更好的人,所以她同意我去走這條路。


圖左至右依序為錢裕揚(Justin Chien)、海蒂.關(Highdee Kuan)與李松璞(Sam Li)。(圖片來源:Netflix and PAC)


後記

二十分鐘訪談,能問的相當有限。我是那日午後最後一個訪問者,被帶到舒適的飯店房間裡,驚訝地看著他們仍舊神采奕奕,彷彿一天才剛要開始、而他們第一次受訪那樣。想起三人皆提到的,紀律,每天每天準備試鏡、準備被拒絕。那所需要的就是盡全力將自己保持在一種「隨時OK」的完美狀態,那是專業演員。

海蒂在晚上的派對時,抒情說道,希望有一天,我們能演出一個好故事,純粹是一個好故事,而我們只是在好故事裡的(剛好有)亞洲血統的演員。而不是被貼著「亞裔」商標的演員。「我很期待那一天。」

數年前曾經聽過在美國闖蕩的演員前輩說,待在美國發展能演出的角色不多,大部分演的都只能是中國餐廳的外送小弟。而我如今看著眼前三位擁有亞洲面孔的演員,說著流利的英文(海蒂還說荷蘭文),清爽講究的妝髮,謙卑的態度,超過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準備,好像隨時能上戲一樣。我想這真是一則勵志故事吧,他們才正要開使敖翔。


註1
PAC(Pan Asia Collective)是由一群在荷蘭的亞洲人成立的文化藝術交流平台,透過各式各樣的計畫,期待在荷蘭的亞洲人,能從亞洲的角度和方法去講述亞洲的故事。有興趣者,可造訪 PAC 的網站和臉書


內容企劃&文字編輯:陳亮宇。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