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工作真的這麼閒嗎?那得看你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圖片來源:李采薇 (Weiwei) 提供。


世界上有許多傳言,雖然可以參考,但切記不要盲從,真正重要的是親身體驗。在這篇文章裡,我想聊聊我在荷蘭的工作與生活,以及她與許多傳言不同的地方。當然,這些分享也只是我的故事,既然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的,也請你聽聽就好。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許多事情還是得實際來體驗了才曉得呢!


歐洲人每天只工作幾小時就坐領高薪,真的假的~!?
常聽有人說,「歐洲人每天早早就下班了,工作清閒壓力又小」、「有事打電話去時五點半人都走光了,上班時間超短」、「七八月所有歐洲客人都在放假,寄信也沒人回」,請不要全盤盡信!

的確,有同事禮拜五下午14:36分特地走進我的辦公室,端上一個大大的燦笑:「週末愉快!」,但有更多的是同組的夥伴,在禮拜五晚上10:45分依舊傳來催繳進度的郵件,信中殷殷期盼的語氣讓人捏一把冷汗,我索性不把公司電腦帶回家,用iPod和手機暫時應對,但隨著責任越來越重,我也不知道這樣輕鬆日子還有多久。


不能只能看表面的光鮮亮麗,重要的是背後付出的努力
電影「蜘蛛人」裡說能力越強、責任越重。在我目前任職的公司裡,一位從台灣來的主管就讓我學習到「不能只看到表面的光鮮,真正重要的是背後付出的努力」。為了工作出入各大機場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辦公時數絕對比契約上的數字多很多,有時收到她的訊息已經快晚上九點了,即使下班後仍在苦思如何解決一些管理上的重大決策,想得累了才會苦笑嘆口氣說:「Ok! I’m off!」。

當然,工作之外她也非常認真生活,但她所擁有的一切絕對不是輕輕鬆鬆、手到擒來。「這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已被她重複到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是午餐而不是早餐、晚餐或早午餐,然而其傳達的訊息卻是再真實也不過。在歐洲工作一樣是工作,本質不變,生活品質和環境等或許讓你憧憬,但如果只是想要一份更輕鬆的工作,這裡可能會讓你失望。


注重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荷蘭職場文化
當然,比起我聽到在上海、台北和加州打拼的朋友的故事,我知道在荷蘭工作還是相當幸福的,至少加班(有時)有人關心、年假二十幾天可支配、偶一為之的work from home也可以被接受,最重要的是職場文化普遍重視work life balance,如果覺得工作量太大都可以反映,甚至真的有需要請假時,同事老闆也不會向你冠上負罪感。

同時,你也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賺錢多寡和權力大小,更不是大家交朋友時唯一的衡量標準,今天下班後無論是和同事聊天或認識新朋友,他們都不會因為你是某個組織的頭或是投資了什麼好標的,而覺得你很了不起,他們比較想知道的反而是你週末都在做什麼,有什麼嗜好或喜歡做什麼樣的休閒活動。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看似無形,其實對一個人在生活中做的選擇影響很大,一次次的交流會慢慢形塑你的價值觀。當我週末有多餘的時間,我會下意識地去充實我喜愛的休閒活動和嗜好,而不是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工作上(當然如果你的工作就是你的嗜好,那就另當別論),如果我可以多花半小時練習唱卡拉OK,我可能就不會花半小時看email。


live to work不是最被歐洲人看重的價值,work to live才是他們的信仰。


其實我覺得在哪裡工作和生活都一樣,盡力地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不要擔心別人的眼光,才不會發生許多有趣但其實帶點尷尬的行為。例如在亞洲工作,一般人加班加特別晚不敢走,只因為沒人離開;在歐洲工作,則不敢在週末回信,就怕被當工作狂。

說來諷刺,有這樣的感悟是來自於我的親身經驗。某個週末我因為非常想把一份簡報做好,決定待在家花了不少時間收集資料、修改內容並練習講演,完成時一併回覆收到的email。由於秉持著不想被認為是工作狂的想法,我竟然設定所有的信禮拜一早上8點自動寄出,隔天公司同事還是來問我:「妳早上幾點起床,為什麼我還沒進公司就收到妳的email」,後來想了一下,覺得這些舉動很不必要,把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一百種人可能有一百萬種看法,如果忙著執著於照顧所有細節,反而浪費了能夠做更多事情、體驗更多人生的時間和機會。


結語
最後和大家分享這句我從《The career advice I wish I had at 25》看到的經典名句:「 If work was really so great all the rich people would have the jobs」,所以親愛的別傻了,認真工作、摸索出你喜愛的事物,然後你會在過程中找到樂趣,沒有哪裡的工作特別清閒快樂,那就不是工作了。


延伸閱讀 [台客J和澤蘭妹:從數字看荷蘭] 誰說荷蘭人不加班?


工商時間 本文作者李采薇與一群在歐洲不同國家就業的夥伴在臉書上創立了一個平台:歐洲職涯顧問,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