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灣設計師在DDW荷蘭設計週

2017年荷蘭安荷芬設計週邀請台灣七位設計師推出群展。(©高寶惠攝影)
荷蘭安荷芬 2017荷蘭設計週(Dutch Design Week)於2017年10月21日至29日 Eindhoven的文化創意基地 Temporary Art Center 推出群展「Translation error跨國界,用設計書寫」,邀請8位身在荷蘭的台灣當代藝術創作者,包含高寶惠、張乃丹、吳孟勳、陳臻、詹喬鈞、陳儀霏、劉亮鈞和王思捷,以反諷、幽默的設計手法與藝術思維,提出對於設計的不同觀點。
Translation error跨國界,用設計書寫
根據人類學家Fernando Ortiz對於「跨文化(transculturation)」的定義,是指一個文化的移入,將成原本文化的衝擊,以致在演化歷程中無可避免的使其知識結構和價值觀念改變,甚至造成文化解體。而出國留學,即是在同一個身體裡銘記兩種以上的文化體驗。這個展覽計劃是由參與荷蘭設計教育學程的台灣人所組成:以設計參照,運用荷蘭式的語法表達自我的敘述(narrative),藉此在西方世界尋找自己的位置。
以下為各位介紹展場設計師以及八位設計師在設計週中的精彩作品。

 

尷尬–展場視覺設計代名詞
身為在荷蘭學習設計的台灣人,所習得的設計語言及手法究竟該被歸類於荷式設計還是台灣風格?展場視覺以Translation error出發,取「尷尬」作為此群體共感的代名詞。從凌亂的商場傳單定調主視覺風格,字型和版面散亂的呈現,反映出觀看角度的無所適從。同時,刻意營造俗落的平面效果襯搭高質感的展品,形成視覺與空間氛圍上的衝突,意圖加劇展覽預期調性與宣傳形式的落差感,創造出一種「尷尬」處境。並透過雙重設定達到轉化translation error主題宗旨。

設計師 王思捷
專注於平面設計領域和印刷物製作,對圖像-語言的解析和關聯性有很大的興趣。目前以獨立出版形式作為與朋友合作交流的平台,不限主題的進行各種設計練習與發想。作品以出版印刷物為大宗,旨在將創作者之個人經驗在不同主題翻譯下呈現,以平面設計為工具做產出,達成與他者及自我對話的目地。
網站:primitive-people.tumblr.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良性掙扎
  
在光鮮亮麗的表皮下,藏著掙扎的心情。
身為一個異鄉人,必須花時間去學習、去了解周遭的事物。融入新環境的過程中是無法控制的,但仍是需要鼓起勇氣去面對。運用天然塑膠吉利丁的材質特性,在其塑形過程中呈現出掙扎的波浪狀,以代表困惑、炸裂、平靜的痕跡不斷地在心中留下,或許這沒有結束的一天。
可是沒關係,迷失不是件壞事對吧?我們正走在無終點的探索之旅中。

設計師 張乃丹Nai-Dan Chang
新竹人,2016年畢業於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Contextual Design)。致力於研究物件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從直覺出發,可以是細微地、感性地探討如何讓環境中的物品跟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互動是種隱形但強烈的連結,希望借由物品的溫度創造出帶有渲染力的感性設計。
網站:www.naidanchang.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失誤點
   
將原生文化連根拔起強行移植於異鄉,衍生而來的價值觀衝突在生活中不斷造成混亂,經歷無數次失誤、自我質疑與理解,終漸弭平彼此認知上的差異,同時演變出不凡的自我價值。
金屬在加工的過程中,焊點被視為影響美觀的失誤,僅容許刨磨處理後隱身於物件造型。然而,重複相同的點焊動作,如同在固有思維下不斷嘗試,持續疊加的焊點彷彿一次次的挫折,最終塑造出獨特的表面質感與造型。失誤,是翻轉所謂的理所當然,難能可貴的契機。
註:此作品被知名趨勢評論家Lidewij Edelkoort 評為2018年造型探索的趨勢手法之一。

設計師 高寶惠Pao Hui Kao
2016年畢業於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Contextual Design),作品著重於傳達平凡中獨特的美感,擅長以細膩的視角捕捉尋常生活中的不凡現象,並透過製作過程與材料應用反映自身與外界的關係。
網站:www.paohuikao.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CMY Choir
旅外的文化衝擊打破了大部分的理所當然,面對同樣的資訊很多時候不會獲得預期的反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如同人體感官對於各式的資訊所產生的不同反應。回歸到資訊以及感官的本質,CMY Choir 是一個藉由連接數位以及類比世界來將視覺與聽覺做連結的裝置,賦予了各式顏色不同的嗓音。使用者可以透過與畫作互動來建立聽覺與視覺的連結並且更加了解顏色的特質。

設計師 吳孟勳
於2013年從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畢業。作品中包含了各式面向的議題並擅長以物件設計直敘自己的想法。近期利用了各種材質、機構以及程式探討人類感官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期待以藝術性的手法創造出同時具備衝擊性以及實用價值的作品。
網站: Labmwu.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平面—物理
這個裝置試圖重新詮釋1964年,荷蘭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Wim Crouwel 為Jean Dubuffet 在stedelijk museum舉辦的展覽中所設計的型錄。陳臻試圖將平面設計的元素:文字、圖像和空白之間的關係以物理的方式實現。這是一個將二維語言轉譯為物質的嘗試:每個瓶子代表一個頁面,文字沉在地平線下方,圖像漂浮在頂部,而中間的水則是留白空間,整個裝置構成一個以地平線為重心的景觀,意圖將型錄中的比例、留白與節奏在展覽空間中重現。

設計師 陳臻 Chen Jhen
是一個以研究為基礎的設計師,近期的作品專注在研究regime of visuality(註)體現在社會中各種形式的呈現與變異,尤其關注殖民壓迫歷史在現今社會的再現。作為一位生於亞洲,發展於歐洲的設計師,她在創作過程中不斷重新審視自身在世界上的位置,並視這個過程為一種自我的治療,試圖治癒自身國家認同未定的迷惑或創傷。
網站:ccccchenjhen.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註:目前regime of visuality尚未有中文翻譯,簡單說明是在視覺領域裡面的權力關係,更多詳情請見連結說明

 

Ciao, Ik ben Chiao
“You are a funny guy, you are a weird guy, with many weird ideas in your head……….”
by Louise Schouwenberg (Head of Contextual Design Department )
創作的過程中,主題的存在是否有其必要性?在過去幾個世代裡,文化世界由於持續的革命而動搖:社會政治的摩擦、對科技的道德辯論、對更美好的未來的遐想、另類的心靈活動等等。所有這些運動都是用來推動人類文明的力量,抑或只是消費市場中,生產和消耗的映象?遊走在質疑創作本質之於主題的狀態,讓材質本身超越主題的侷限,揮灑於直覺與自由之上,將抽象的情感轉化成具體的物件。

設計師 詹喬鈞 Chan Chiao Chun
作品著重於探索物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擅長以自我的表現手法呈現出獨特的美感,現於荷蘭從事設計與藝術相關工作。
網站:ccccc.hotglue.me
email:[email protected]

Excuse me
創作者用幽默誇張的方式呈現華人的「藉口文化」,當人想離開社交場合透氣時,如果沒有抽菸等其他藉口時,就可以利用此件作品作為替身,一張需要被照顧的椅子。當坐上椅子時,椅墊會因為重量而慢慢充氣,而當充氣到最後就會爆炸影響旁人,離座的話,椅子就會停止充氣,而要讓氣墊縮小的唯一辦法,就必須餵水,所以離開座位去取得水份就能做為一個很好的離場藉口。但要注意餵食超過一定的量,水會瀉出,所以必須在坐著,離開與餵食之間取得平衡,也反映出集體文化裡,高度要求人際進退的掌握能力。

設計師 陳儀霏Yi-Fei Chen
2016年畢業於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Social Design),擅長機關互動式的設計,關注心理與社會議題。作品風格看似輕鬆,背後總隱含諷刺與幽默的另一層含意。
網站:chenyifeidesign.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DNA 1.0
離開自己熟悉的城市,跳脫習慣的舒適範圍,獲得察看自我與他人的空間,拉開距離進而放大透析人與人間異同的能力。科技讓資訊變得日益透明且容易取得,增長了個體間的差異,而同質性便成為新時代下的罕見產物,藉由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減少了對彼此的偏見,這些差異讓我們更珍惜彼此的相同;進而投入研究不同物種間皆擁有攜帶這些異同的生物遺傳基因,自人類世以降,過度消費與科技發展導致加速物種的滅絕,像是天氣異常等。在不遠的將來如何保存與保護現代物種與其多樣性已經變得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此刻,我們必須思考:我們想要的未來究竟是如何?怎麼樣才是負責任的解法。

設計師 劉亮均Timothy Liu
2017年畢業於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Social Design),專注於研究人類與未來物件間的可能性,用不尋常的角度來探討環境與社會議題,希望透過作品來提供另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
網站:timothy-liu.com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7荷蘭設計師週(DDW)
Temporary Art Center (TAC)
為荷蘭 Eindhoven的文化創意中心,前身為飛利浦的倉儲工廠,近年響應政府的舊建築再利用政策,整頓後重新開放給創意工作者進駐使用,被定位為比博物館更親民的藝文場域,領域包括 藝術、設計、建築、作曲家、社會現象研究等。內部包含一藝廊展間,不定時策劃展覽活動、邀請藝術家與民眾互動分享創作想法。
展覽地點:Vonderweg 1, 5611 BK Eindhoven, The Netherlands
展覽時間:2017年 10月21~29日 11:00~19:0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