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荷蘭 打造台灣高教的未來年表

第三屆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舉辦。(©林乃絹 攝影)
了增進高等教育創新的人才培育,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辦公室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於3月23日共同舉辦「第三屆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全台近百間大學積極參與此一教育盛會,以「未來年表」為主題,共同努力將高教深耕,實踐大學培育人才的社會責任。
台灣高教創新,放眼2030
在開幕儀式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蘇玉龍熱情歡迎各校代表共聚埔里,也特別提及「共學」是邁向教育創新的關鍵。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林從一表示,作為教育部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主持人,期許能夠透過工作營探討包含日本、新加坡、澳洲及荷蘭等六國的大學教育模式,借鏡世界的新型態大學。並邀集學界和業界專家共同了解無齡社會、智慧聯網、新農業、綠色成長和地方創生等人才培育管道,期許2030年的台灣高等教育,將有一番不同的視野。

全台近百間大學代表參與開幕儀式。(©林乃絹 攝影)
荷蘭打造一座「智慧港」
在「明日世界與新型大學」的研討單元中,荷蘭場次邀請文藻外語大學歐亞語文學院院長張守慧擔任主持人,希望從荷蘭大學教育的佈局與課程規劃切入,提供台灣高等教育單位一個更宏觀的思考角度。
工研院產服中心專案組長羅一中作為荷蘭場次的引言人,特別分享與台北市政府團隊一同參訪荷蘭的經驗。羅一中認為荷蘭在「國家研究與創新系統」和「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十分卓越,尤其值得台灣借鏡。他說明荷蘭著重區域發展的平衡,因此荷蘭除了開發空港和海港之外,更進一步推動「智慧港」(Brainport),強調創新與跨國策略聯盟的重要性,「智慧港的發展加深產業、政府官方、學術研究之間的『三螺旋』合作。」羅一中說。

羅一中分享台北市政府參訪荷蘭的經驗。(©林乃絹 攝影)
荷蘭的新型態教育
曾在荷蘭攻讀博士學位的淡江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林嘉琪受邀於荷蘭場與談,林嘉琪以個人求學歷程為例,指出台灣與荷蘭教育系統的極大差異。她表示荷蘭教育尊重天賦,強調「做中學」,在求學過程中透過跨領域的學習,引導學生發揮個人優勢。
林嘉琪提及,荷蘭教育在2002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大學改制,綜合研究型大學就學年數由四年調整為三年,課程規劃為大學一年級著重基礎專業課程,大學二年級開始培育跨領域知識,大學三年級結合實務在業界實習。科技大學(高等技職學院)維持四年制,但學生在就學第四年時需進入產業實習。「『跨領域教育』可以儘早培養學生個人的專長領域,也能有效提升競爭力。」林嘉琪如是說。

林嘉琪分享個人在荷蘭求學的經驗。(©林乃絹 攝影)
第三屆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旨在借鏡國際教育的長處,挖掘台灣本土優勢,期許在百校師長的共同努力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等教育環境。

了解更多
計劃名稱: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
活動名稱:全國教育創新工作營
網站:http://www.university2025.tw/main.php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